追月亮的人
還依稀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晚,奶奶背著我走在悠長狹窄的小路上,夜色越來越濃,直到周圍的一切都被暮色所吞沒,只有一些樹的影兒隨著那一晚的清風(fēng)輕輕徐動著。
那個時候,道上還沒有安裝路燈,但是我總覺得有一些散落的余光自始至終的照在我們的衣服上,腳上,鞋上,因為那時懵懂的我看見前面的路程好像越走越亮了,我向天上望去,看見金黃色的明月身旁點綴著點點繁星,我不以為然,只是這樣呆呆的望著,又走了一段路程,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月亮還是靜靜的待在天上,偶爾被烏云蒙蔽,但我還是能看見她,幼小的我當(dāng)時心里:冒出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月亮總是跟著我呢”?我走她也走,我停下她也跟著停下,莫非月亮只聽從我一個人?想到這不覺暗自慶幸,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是月亮的主人了。
到家門口了,奶奶把我放了下來,月亮也似乎走到了終點,停留在屋檐上止步不前,就這樣我?guī)е鴿M滿的喜悅之情,進(jìn)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去尋找我的月亮了。
次日,我本想向小伙伴炫耀,我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月亮,可是誰知道他們告訴我,原來月亮對每個人的待遇都是一樣的,我的經(jīng)歷一點也不特殊,原來我并不是月亮的唯一,我自私的想要霸占月亮,可是卻發(fā)現(xiàn)月亮是大家的,不免有些沮喪,我對月亮的感情也逐漸變淡,直到完全忘了月亮。
轉(zhuǎn)眼經(jīng)年,時間如煙飄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通過科學(xué)對于月球的探索,閱讀古人關(guān)于月亮的詩詞,對月亮,對自己,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認(rèn)識,回過頭來想起我兒時幼稚的的想法,不禁啞然失笑。
我們國家從古代開始就有了許多對于月亮的詩詞,有白居易“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鄉(xiāng)愁之情,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的超然世外,有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中的悠揚靜謐,這些無不表達(dá)了歷世歷代的作者所做的關(guān)于月亮的夢,而這個夢在1969年7月22日終于被實現(xiàn)了,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為整個人類解開了幾千年來的謎團(tuán),揭開了月亮的神秘面紗,完成了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同時那塊堅硬的程碑上也鐫刻著: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希望我們也能夠擁有一顆像兒時一般,無知無畏的赤子之心,忠于自己的理想,邁開自己的步伐,把尋找月亮的種子播撒在稚嫩的土地上,也許來年就是火樹銀花,愿我們都能成為那個追月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