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月亮作文
【篇一:擁抱月亮作文】
月亮——夜幕降臨時抬頭即可見的詩中最美麗的意象,對沐浴在中國文學(xué)中的人尤其是對對詩歌偶有涉略的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這位清雅皎潔的仙女在夜空中獨(dú)守著中國文人的精神、靈魂,在眾人酣眠之時煥發(fā)著亙古的智慧。
向來多情儒雅的中國古代詩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么脫俗清麗的景物。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自小就仰慕月亮,“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遙臺鏡,飛在青云端……”神秘而高貴的月亮啟迪了詩人朦朧的對美的追求,同時也賦予了自然能夠給予的曼妙的情趣和詩意。在隨后的生命中,雖然李白也偶將“我寄愁心手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朗西”這般憂愁托于月,但有月光所在的詩句和人生時刻多半是欣喜的。
但月亮不只是李白的,它將廣博的愛照向了整段中國歷史。嫦娥奔月的神話在我國經(jīng)久流傳,甚至達(dá)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那吳剛伐樹的辛苦;那廣寒宮的凄涼。那搗藥白兔的執(zhí)著和那漆黑中的唯一光芒,或緊或松地牽動著人們對天界的最原始的想象。“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多少豐富的心靈曾經(jīng)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但終究消失在一片默然和寂靜之中,再睿智的人也不敢接手這個廣闊無邊的問題,因?yàn)閷υ铝恋淖匪莶粌H關(guān)于自然界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也關(guān)系到中國文化的誕生和一代代文人的加工潤色。
深奧的問題就暫且置之不理吧!在當(dāng)下,我們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是我們究竟從月亮中獲得了多少,作為萬世永存的詩歌和哲學(xué)的象征,月亮又將它的智慧之光灑向了多少人的心靈。經(jīng)久不衰的《水調(diào)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詩句閃爍著哲學(xué)的光芒,他驚喜而又鎮(zhèn)定地告訴人們美麗圓滿的月亮也有殘缺的時候,又怎奈何渺小的人類經(jīng)營的人生呢?但這天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美,盈虛交錯,甘苦互融。由此蘇軾超脫了,由此更多的人在蘇軾的詩句中超脫了,這就是月亮對我們的更深遠(yuǎn)的意義。
擁抱月亮,更要擁抱光芒背后那個奧妙的靈魂,在其中超脫自己,擺渡人生。溫一壺月光下酒,抱一個月亮入眠。
【篇二:擁抱月亮作文】
她是如此單純,乖乖地嵌入那一片黯黑之中,時圓時缺,有時甚至讓黑夜的輕紗朦朧了她的臉龐,但她仍是依舊,永遠(yuǎn)地懸掛在可望不可即的高度。
她被李白呼作白玉盤,也在我們兒時頻繁嘟囔著這首詩時,偷偷地鉆入我們的心里,鐫刻下皎潔二字。于是,我們的童年便在潔白月光的包圍下慢慢前進(jìn)。
那時的我們喜歡爬上院子里吱吱作響的藤椅,轉(zhuǎn)頭用天真的眼神看著月亮,想要伸手將她擁入懷中,那時因?yàn)樗c我們擁有著一份同樣的純潔。
我們爬假山,蹚溪水,做了所有孩子在童年時都會嘗試的事;也坐上秋千悄悄地蕩入了我們的少年。
稍稍懂事的我們也不免做出一些錯事,也會偶爾使點(diǎn)壞心眼,于是成長這塊橡皮擦便一點(diǎn)一滴地抹去“皎潔”二字,我們有了煩惱,想法再也不是那么的簡單,若加一絲注意也會發(fā)現(xiàn),在月明心稀的夜晚,我們喜歡上了靠在窗臺上,推開窗戶,仰望那不曾離開的月亮。
此時的我們在內(nèi)心有一種期盼,希望那月光亮一些、再亮一些,我們展開雙臂,伸向月亮的方向,多么奢望那月光能驅(qū)走心中的不快與煩惱,還有我們一份童年時般的純潔心靈。
而當(dāng)眼角的淚痕一天一天地淡去,我們已經(jīng)歷了太多成長的酸澀,承受了太多過程中的掙扎之痛,也在經(jīng)歷中步入青年。
略曉世界的我們看見了人的劣性,了解了社會并不是我們所料那樣。一份份憂傷如泉涌而至。我們已經(jīng)發(fā)覺,我們離那月亮越來越遠(yuǎn)了,仿佛彼此之間存在著一道無法攻破的隔閡之門,也發(fā)現(xiàn),那“皎潔”已只剩下模糊不清的印跡。我們依舊擁抱月亮,為脫離世俗得到喧囂,為驅(qū)趕心中的愁緒。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不時地想要擁抱月亮,其實(shí),那是人對心靈凈土的一種渴望,當(dāng)世間的塵土漸漸漫上了心靈,我們怎能一求解脫?擁抱月亮又何亦于擁抱純潔,擁抱心靈之凈土呢?指導(dǎo)老師:林少蓮
【篇三:擁抱月亮作文】
古代詩人中大多愛以月為意象,成就了李白“唯有飲者留其名”月下獨(dú)酌的狂放不羈與灑脫,道出了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明月夜的哀痛思念之情,更是有嫦娥月宮、玉兔桂樹的遙遠(yuǎn)傳說。月亮,顯得那么神秘,那么遙不可及,卻又令人心生向往,那輪發(fā)出淡淡的光芒、猶如孤芳自賞的佳人般的銀色月亮。
從最初的“床前明月光”,月亮似乎便被人們冠以了“思念”的意象,仿佛明月可以遙寄游子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在他鄉(xiāng)的游子推開窗,即使海角天涯,也可與家人共賞一輪明月,思鄉(xiāng)之情也得到了一個宣泄的出口。這時的月亮是如此柔和、美妙,那淡淡的月華光輝也仿佛不再那么冰冷,而但一種親切,一種遙寄相思的寄托,一種心緒,傾訴的對象,仿佛想要擁抱月亮,乘月而去,回到可愛的故土。
月亮,因?yàn)槿藗儗ζ洳煌闹饔^想象而幻化成了各種各樣的形象。它是那么純凈,恬淡從容,淡淡地發(fā)出自己的光芒,卻又有無形中扼住你的震撼!我想這便是靜的力量,緩緩地感染著你,同化著你的情緒,在你心煩意亂之時如果能夠望一望月亮,或許你的心會慢慢安靜下來,對月獨(dú)自思考也是一種很美的意境。
曾聽過一則軼事,一個畫家被關(guān)進(jìn)了監(jiān)獄,暗無天日,畫家感到沮喪極了。突然有一天他想到自己還可以作畫,于是他用僅剩的顏料在墻上畫了一扇打開的窗,窗外則是一輪灑下清輝的月亮。
或許生活桎梏了你的靈魂,那么我們也該給心靈安上一扇窗,推開窗,欣賞那一彎心靈的月亮,最沉的思考,最深的感悟,在煎熬中七上八下的心也會慢慢平穩(wěn),慢慢恢復(fù),找回你自己,找回最初的夢想。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nèi)克在《鋼琴教師》中說:“除了死亡,沒有什么能阻止我追求藝術(shù)。”我想也沒有什么能阻止我們擁抱那一輪心靈的月亮。池莉說:“外物累贅越少,你的圈子就越大。”守住、擁住這一輪心靈的月亮外物不再是累贅,而你的圈子也會越大。
《法華經(jīng)》中有一句“三千微塵里,吾寧愛與憎。”說的是三千世界也不過是微塵。擁抱心靈的月亮,也就擁抱了你的世界。指導(dǎo)老師成旭梅
【篇四:擁抱月亮作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走向社會,愈發(fā)覺得人心越來越復(fù)雜。
當(dāng)你看見一個老人摔倒了,遇到一個窮困的流浪漢向你求助,你會毫不猶豫地走開,因?yàn)槟阌泻芏嗟睦碛桑阂苍S你會成為“肇事者”,也許他在欺騙你;而你看到你的上司掏出香煙,甚至看到你上司的兒子迎面走來,你會趕緊拿出打火機(jī),會趕緊哈腰致意……
種種種種,似乎已經(jīng)變成人們的本能反應(yīng),似乎已經(jīng)成了時代的流行色。這種污穢的空氣使心靈變得壓抑,使生命愈發(fā)沒有生機(jī)。試問: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能夠擁抱月亮,堅守心靈的那一方純真、高潔的凈土呢?
還記得陶淵明嗎?他“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官場的兇險,人心的叵測,正逐漸侵蝕他的心靈,他的人生逐漸暗淡。所幸的是,他最終翻然悔悟,為了擁抱心中的那一輪明月,他坦然出世,回歸田園,過著清幽、雅致的生活。從此,他的人生才有了光輝,他的生命才有了活力,有了意義。“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毋庸置疑,他的心靈是多么滿足、安逸!
還記得屈原嗎?由于小人挑撥,他被疏遠(yuǎn),被流放,他的滿腔熱情,他的忠心為國,全無用武之地。當(dāng)他徘徊在汨羅江邊時,一位漁夫勸他既然世界黑暗,那就去適應(yīng)黑暗吧!但屈原不愿,為了擁抱月亮,堅守自己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他毅然縱身一躍,跳進(jìn)汩羅江。但他的生命從此永恒,他的月亮從此演化為一個民族的精神。
前人用生命凝聚成的智慧,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要擁抱月亮!
你受到啟示了嗎?
生命不應(yīng)該在名利的追逐中消耗!
心靈不應(yīng)該在世俗的濁流中沉。
讓我們?nèi)肀г铝涟!只有堅守?nèi)心的凈土,生命才有意義!只有源自你心靈的那束光亮才能照亮你的生命,美化你的生活!
【篇五:擁抱月亮作文】
月光朗照著荷塘,荷塘籠罩在柔美的月光下。朱自清沉醉了。荷塘月色洗滌了他的心靈……
月亮,穿行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似可憐的嬌人,也牽引我遠(yuǎn)行的雙足。
在春風(fēng)沉醉的夜晚,放下手中的筆,丟棄懷里的書,“且放白鹿青崖間”,去尋找停止的風(fēng)景。
釋放了壓力,與月同行。走在清新的空氣里,走在溫柔的輝光里,自然的情感蕩漾。
看一溪月柔的姿態(tài),掬一懷動人的溪水,張開雙臂,躺在月亮的懷抱里,遐想著,嘈雜的人世喧囂漸漸遠(yuǎn)去。
一朵花開的聲音,打開四季流轉(zhuǎn)的門,而“秦時明月”亙古不變,朗照千秋萬代的人們。詩人善于寄情于月,畫家愿意與月交流,歌者喜歡詠月抒懷,而忙碌的人啊,卻忘記月動的姿態(tài)。
我不是詩人,卻想與月促膝;我不是畫家,卻想攬月入懷;我不是歌者,卻想情鳴月亮。
擁抱月亮,讓所有的羈絆、煩惱遠(yuǎn)遁;擁抱月亮,讓明凈、恬靜的心泉緩緩流淌。
心需要潤一潤。
繁華的塵世企圖讓我們迷失在名利的誘惑里,忙碌的追求引領(lǐng)人們遠(yuǎn)離生活的真諦。
讓我們說不。
打開窗吧,打開心扉,讓月亮朗照我們的世界,讓往事隨風(fēng)而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當(dāng)月明得讓溪水歡舞,當(dāng)天靜得讓松林肅穆,詩人丟下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丟下了世俗的患得患失,投懷于月,把情感托付給了一輪明月、一泓清泉。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境界!
與詩人一起,我要與月同行,擁月入懷。
月亮,穿行在白蓮花的云朵里,牽引我去尋找美麗的真諦。
擁抱月亮,不要讓明凈的心靈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