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里的月亮作文500字
古往今來,月亮以它的光潔、皎白、美好、柔和、神秘,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shù)的優(yōu)美詩篇。
月亮是美好的象征。“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只有李白才能想象出像白玉盤的月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留意生活的一角一落,發(fā)現(xiàn)了明月照在松間,清泉“嘀嗒、嘀嗒”落在石上這幽靜的美景。“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月色,為這寧靜的秦河的夜晚再增了幾分皎潔和靜謐。
月亮是情感的寄托。“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亮為凡人創(chuàng)造了約會的美好時機(j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情人間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從詩句中流露出種種對家人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這也是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雁子回時,月滿西樓。”詩人從詩中表現(xiàn)了自己對朋友的想念和盼望朋友平安,并早些回來的心態(tài)。
月亮是永恒的代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的人什么時候見到了明亮的月亮,江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照到人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今天的人們一定沒有見過古時的明月,但是古時的明月還留在今天,照著今日的人。
殘月引起詩人別樣的思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因月引起孤獨(dú)的思情,又邀月,與影一起喝酒。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我們心存一輪明月,照亮前行的方向,去創(chuàng)造和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