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鯉魚貴
如今的日子,甭說是城市,就是鄉(xiāng)下,也像是芝麻開花。這不,當(dāng)我給年逾古稀的老爸打電話時,電話那端傳來爽朗的話語:“家里什么都不缺,就等著你們回家過年呢!辈幌,剛擱下話筒,就響起急促的電話鈴聲,我一把抓起,傳來的還是爸爸的聲音:“家里還少一尾紅魚,要大一點的,回來過年時一定帶上。”
爸爸所說的“紅魚”,其實就是我們常吃的鯉魚。早在遠(yuǎn)古時代,人類為生存而采集漁獵,魚便與人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鯉魚金鱗赤尾,體色艷美,光彩熠目,閃閃發(fā)光,俗稱“紅魚”、“喜魚”,具有喜慶、吉祥、勝利、成功等含意。鯉魚肚子大,兩頭小,看上去酷似一只“元寶”,有“元寶魚”的雅號!棒~”與“連年有余”、“吉慶有余”的“余”字諧音,所以,逢年過節(jié)、喜壽宴席,鯉魚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紅鯉魚因其身子、鰭“白里透紅”,更是討個“年年有魚,十全十美”的吉祥寓意。鯉魚的形象在很長時間里都是美好的象征,寄托著人們對前途的憧憬。春秋時期,孔子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國君魯昭公拿了一條鯉魚去賀喜。孔子便把兒子取名為“鯉”,以“伯魚”為字,以志紀(jì)念。而在唐代,由于皇帝姓李,“李”與“鯉”字諧音,因此,鯉魚身價倍增,尊“鯉”之風(fēng)盛行。那時,皇帝和達(dá)官顯貴都佩有鯉形飾物,朝廷發(fā)布命令或調(diào)兵遣將,皆用鯉魚形狀的兵符(即“鯉符”)。法律還規(guī)定:得鯉魚不論大小,只準(zhǔn)放生,不得殺食,販鯉者罰杖六十。
蘇軾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喧嘩!眱簳r的除夕之夜,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那一尾紅鯉魚讓滿室生輝。印象中,中堂的年畫中是一個穿紅肚兜的男孩,身騎一條活蹦亂跳的紅鯉魚;剪紙“春”字下面是一條胖乎乎的紅鯉魚;桌子上擺的是一道清蒸紅鯉魚,而這道清蒸紅鯉魚是不能動筷的,一直要放到大年初一。爸爸說,我們要將今年的積蓄“余‘到明年。
”鯉魚跳龍門“是我國婦孺皆知的諺語。相傳龍門像一道神門,堵住了黃河中的魚類游過,只有神龍才可以通行。黃河的鯉魚卻不服氣。神龍對鯉魚說:“誰能跳過龍門,誰就是龍。”這話引來許多鯉魚爭跳龍門。人們把發(fā)奮進取且功成名就者喻為鯉魚跳龍門。
買尾鯉魚過新年,這是爸爸企盼的最厚重的年貨。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趕到農(nóng)貿(mào)市場采購。哪知,平常并不俏銷的鯉魚價格漲了3倍,而且已經(jīng)缺貨。好說歹說,攤主才答應(yīng)今晚進貨給我留一尾大鯉魚,還囑我明天一早取貨。
時代在快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年味”和小時候的“年味”已大不相同。然而,“過年鯉魚貴”這一點沒變,還是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