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過年作文8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每年農(nóng)歷臘月,奶奶就開始忙碌了起來。她把水晶城的房子里里外外,窗戶玻璃都要重新擦一遍。對此,我非常不解?因為我們家每周都會有保潔阿姨來打掃,是非常干凈的。奶奶為什么還要再擦一遍呢?后來,我從奶奶口中得知,這叫“撣新”,是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是一個清潔活動。爸爸還告訴我,在他小時候,他經(jīng)常和伯伯一起對家里的房子進行撣新,這樣就可以干干凈凈地過新年。而現(xiàn)在,奶奶基本上不回老家了,她就在杭州“撣新”了,而老家的房子,只能去請人來幫忙了。
我上學(xué)前,是住在奶奶老家的。記憶中,每到除夕夜,奶奶就會把放在柜子底下的高腳朱砂紅碗拿出來,我就知道,要開始吃年夜飯了。這高腳朱砂紅碗,基本上一年也就只會拿出來用一次,就是在家鄉(xiāng)人稱“分歲酒”的時候。這時,一定會有兩道菜:年糕和芋頭,年糕寓意“年年高”,芋頭則是“年年有余,來年富余”的涵義。而每道菜上,都會蓋上一片薄薄的胡蘿卜片,以示討彩。吃完飯,大家就擠到電視機前,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壓歲錢都是用紅紙包好,壓在枕頭下面。而現(xiàn)在,大家則是一邊盯著手機一邊吃,是不是大叫一聲“我搶到多少多少錢了”,搶紅包成了吃“分歲酒”的主旋律,連壓歲錢都直接用手機轉(zhuǎn)賬。
吃完“分歲酒”,寓意這一年過去了。
新的一年開始了,走親訪友的時候到了。以前,禮品比較簡單,以干貨為主,大多為桂圓干、紅棗、柿餅等,用特制的草紙包起來,故稱“高蓬包”。據(jù)奶奶說,以前有許多專門賣“高蓬包”的店,生意紅火要賣到凌晨一兩點。在爸爸小時候,他經(jīng)常偷偷在“高蓬包”的角上挖個小洞,把里面東西偷吃了。現(xiàn)在,每逢去拜訪我認識或者不認識的親人,爸爸都會在后備箱里堆滿一箱箱的飲料或者油之類的東西用來送給親朋好友。不過說來可笑,往往東家送西家,西家送南家,最后,又轉(zhuǎn)輾反側(cè)回到了我們手上。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過年的形式變了,但闔家團聚,親人歡聚一堂的親情是永遠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