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慶節(jié)閱兵觀后感100字
篇一:
我的祖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無數的叔叔阿姨用他們的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愛國對我們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清晰而又朦朧的概念,似懂非懂,我們只知道在口頭上說愛國,而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大明白怎么做。認為愛國就是要為祖國付出,看了一些關于愛國的文章后,我想大家和我一樣明白:其實在每一件小事上,我們都可以去體會愛國。我們要懂得為集體作貢獻,為班級付出。這樣我們會享受到集體班級得到你的貢獻日益強大時的幸福。在身邊的小事中,我們體會到了愛集體,愛班級,自然也體會到了愛國。作為初中生,我們的愛國就是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公物……另外,還要愛學習!因為只有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才能做祖國的棟梁之材為祖國作貢獻,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免受外國的侵犯!
啊,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了為四化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吧!
篇二:
愛國主義是一面旗幟,是中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失去祖國母親的保護,人們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富有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民族,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上,寫滿了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從憂國憂民的屈原,發(fā)出“匈奴不除,何以為家”的霍去病,北海牧羊的蘇武,到以身殉國的鄧世昌,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
中華民族形成了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敢于同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精神;開拓進取,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fā)展新道路的民族創(chuàng)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yè)貢獻力量的國際精神。
做為當代的人,我們任何發(fā)揚愛國精神,踐行愛國之志。我想用張瑞敏的話來總結:什么叫不簡單?把簡單的事作好就叫不簡單;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作好就是不容易。
愛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作起,從自我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