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一弛走與停
風吹了,停下來,看到的是那揮汗如雨的農(nóng)民的微笑。
雨停了,停下來,看到的是另一種景物的誕生。
人走了,停下來,看到的是自己一生的漫長之路。
當我們來到這時世界上,必學的就是要走人生路,不讓自己盲目自己的眼睛而選錯了路。這時候,我們就要停下來回想自己所走的路,回想前人走的路。給自己前進的路上開好路燈,鋪平馬路,這樣知道張馳才可以走好自己的路。
人生要走好,就在于知道張馳:要走走,要停停。
當孔子奔跑于它國之間,推廣自己的思想勞而無功是,停下來了,思考自己,給自己開創(chuàng)另一條路,停后不久,繼續(xù)走自己選的路。終于讓“儒學”的經(jīng)典在中國根深蒂固,影響至今。
當魏征感到做道長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前程,他選了給李建成做軍事,知道李建成無天子之命又停下來思考自己,最后去做李世民做軍事,終于演繹了“貞觀之治”,才有了李世民在其死痛哭的場面和心聲:朕失了一面鏡子。
當劉基幫助朱元璋建立了天下,他停下來了,思考自己和朱元璋能在一起。他認真分析了,他不能做二二個韓信,而去隱居,才保一命。
這些人之所以能偉大就在于他們走走停停,一些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一味向前走,不停。
像李斯他就沒有停下來,陶醉于成就之中。若他幫助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后繼續(xù)仁道,沒有焚書坑儒之災,也沒有孟姜女哭長城的神話;那他也不會在秦始皇死后,雖身為一國只相卻難逃趙高之手,還落了個千古罪人。
項羽不也是這樣,落了個烏江自刎。
這些人都是只管走,不停,才落了個慘局。
其實我們學習不也是這樣。當我們學累了,是否停下來去望天空,呼吸新鮮空氣,使大腦得到洗禮。這樣我們會學的更輕松,更愉悅。
所以,在我們走路時,一定要停下來,去總結自己的過去,構想自己的明天,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善意之心,引導著善意之舉。
漆工順手補好海船的漏洞,貪圖的并不是回報,漆工“順手”之勞,是對船主、對生活充滿善意的體現(xiàn)。
當張麗莉舍身撲開學生之時,她心里想的并非個人得失,“舍身救學生”之舉,只不過是她對學生、對職業(yè)善意的反應。吳斌拚盡生命的最后一絲力量停穩(wěn)大車,也許并不知道他的舉動已經(jīng)超越了生命的定義。在臨終的幾句話,濃濃的洋溢著他對乘客、對生命的善意!
善意之心,在舉手投足間溫暖著生活;善意之舉,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汶川大地震中,面對巨大的浩劫,不正是一絲一絲濃濃的善意從四面八方匯集起來形成戰(zhàn)勝災難的滔天暖流嗎?“義丐”徐超,一個流浪的乞丐,蹣跚著把一把零錢捐出來時,周圍的人震撼了,哭了。徐超的105元,是他的全部家當,從情感上來說,并不比加多寶的1個億遜色!
懷著善意之心的舉動才是真正的“善意之舉”,如果只想做著“善意之舉”的樣子而沒有善意之心,這樣的舉動不算善舉,反而像作惡。比如在村民門口放生大量蛇的事件,只會害了放蛇的生,威脅了村民的安全,擾亂村民的生活而已。
善意之舉,其實和功名利祿毫無關系。
漆工并不知道他的順手之舉能救船主的孩子,張麗莉在撲向孩子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救下孩子,吳斌在救下一車乘客之時可能并不知道已無法再生活相去,徐超在捐出全部家當時可能并沒考慮到自己的生存,是他們的善良,是他們濃濃的善意指引著他們在行動。
如果制藥廠能懷著善意,那毒膠囊可以杜絕了;如果牛奶廠能懷著善意,三聚氰胺就不會再有;如果醫(yī)生患者都懷著善意,這么多醫(yī)院糾紛,醫(yī)鬧可以大大減少;如果拆遷能多點善意,因拆遷上訪、自焚等極端事件想必又另外的解決辦法。……
其實善意,并不需要我們的舉動有多驚天動地,并不需要我們?nèi)缬⑿垡话銜r刻獻出生命。因為善意并無分量之分,如漆工一般,也許多一個微笑,多一個舉手之勞,世界就為之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