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一單元作文:不以老少論英雄
“云霧繚繞、桃花飄香、溪水流韻、漁歌飛蕩……”打開電視,是一幅幅宛若仙境的畫面!疤以矗以础蔽逸p輕地重復(fù),把這個名字深深地刻在心里。此后,我一次次幻想:若見桃源,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有小孩子在溪中石頭上跳來跳去?會不會有漁夫唱著歌撒網(wǎng)捕魚?會不會有游人在盛開的桃花樹下談笑風生?
終于有機會可以一覽桃源風光,但眼前的一切卻狠狠地打擊了我。垃圾遍地,草木都蔫蔫的,一旁臭水溝的水還在嘩啦嘩啦地流……這就是桃源嗎?這樣的桃源,怎么還有那么多人喜歡?
上初中后,一篇《桃花源記》解開了我的疑惑。跟隨著那漂著點點桃花的溪水一直往前走,我明白了,這里的桃源,才是夢里的桃源。我體會到陶翁尋尋覓覓終于找到其理想精神花園時喜極揮毫的心情。在這片自然純凈的土壤上,他可以在晨光熹微時拎著酒壺巡山探水,他也可以在某個舒適的午后吟著詩走親訪友。原來,這恬靜安逸舒適的地方,才是人們真正向往的桃源。
轉(zhuǎn)念一想,在后人稱頌的背后,你能想像那樣一番光景嗎?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蹣跚在雜草叢中,一扇簡陋的柴門通往一幢空空蕩蕩的木屋。茫茫的風雪,從頭上降落,飄散著苦寒的氣息。這就是為那一群不得志的文人所效仿的陶淵明啊。讀《桃花源記》,我讀到了陶淵明的寧靜淡泊,但我卻覺得,無論身在一個怎樣的社會,都應(yīng)當積極入世,盡情地展現(xiàn)自我生命價值。你隱居了,自己是逍遙了,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在亂世中掙扎的百姓?縱使會遇到挫折,這也只是讓我們愈挫愈勇得理由,我們絕不能因此而退卻。
“一洞何奇,引千古風騷?一記誰懂,寄萬世心酸。”桃源,有美麗的風景,有淳樸的村民,有與喧囂世界相反的寧靜。若見桃源,我只會躲在竹林后,看上一眼,就悄悄離去,把它的美好永遠存放在心里。桃源之景,于心領(lǐng)焉則足矣,而又何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