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等待為題作文
而對著我,有人哀嘆:“它不是永恒,可惜!”
確實,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這份美麗如黑夜長空中劃過的流星,一閃即逝。待到十月秋風(fēng)起,繁花翠葉隨風(fēng)去。可是,那又何妨?至少,在記憶深處,我知道我也曾熱情如火,嫻靜如水,也曾是迎風(fēng)而舞,向日而歌的那一朵。
但有一句話時時響在我的耳際:“春天的花兒啊,如何得知秋天的果。”哦,秋天的果,生命的果,花朵的綻放,只是生命美麗的外衣;只有果實的豐碩,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我真怕,怕我枉為最美麗的一朵,而結(jié)局只是空空如也;我更怕,怕聽到秋老人輕輕的嘆息“所有的果實都曾是鮮花,但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長成豐碩的果實。”
我不愿、不甘、不能,讓這鉆石般的珍貴的花季虛無地白白逝去,從此,成為我永生的遺憾。我的花一定會有果實的,我堅信!
簡評:本文突出的優(yōu)點主要是寫法別致。通篇運用擬人手法,巧借春日里一朵小花自述的形式,生動地表現(xiàn)了珍愛青春,莫讓年華付水流的主題。本文語言優(yōu)美凝練,富有詩意。如“這份美麗如同黑夜長空中劃過的流星,一閃即逝,待到十月秋風(fēng)起,繁花綠葉隨風(fēng)去?墒,那又何妨?至少,在記憶深處,我知道我也曾熱情如火,嫻情如水,也曾是迎風(fēng)而舞、向日而歌的那一朵。”作者嫻熟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如“當(dāng)?shù)谝坏狸柟庹找轿疑砩,映出淡紅的花色時,當(dāng)?shù)谝恢徊实谖疑磉呡p歌曼舞時,當(dāng)?shù)谝粓龃河隇槲掖魃暇К摰恼渲椋喜蕣y時”。
no.2
認(rèn)識一個民族有時很容易。一篇文章說,在漢城,聽得最多的英語是“哈利,哈利”(快,快),對韓國人來說,干什么都快是美德。毫無疑問,他們沒有等待的耐心。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xué)教授羅伯特·列文在他的《時間地圖》里對中國人的描述則是:“中國人是最善于等待適當(dāng)時機(jī) 的大師。他們認(rèn)為,等待本身就為時機(jī)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機(jī)會。等待多久呢?需要多久就多久。如果人為縮短這段醞釀的時間,那就像隨隨便便處理一座大廈的基礎(chǔ)一樣愚蠢。”另一位叫做海爾穆特·凱里斯的美國人說得更夸張:“按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半個世紀(jì)的等待不算太長。”英國人向來恪守排隊秩序,顯得很有耐心;而在印度,人們都在人群中奮力向前擠,直到他自己到達(dá)最前面,好象時間就只有那么一點點了。
時間是什么?列文的書中說:“時間是大自然用來避免事情同時發(fā)生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它提醒我們:對一些事情來說,所謂的時間觀念即意味著要“爭取”;對于另一些事情來說,則意味著要“等待”,F(xiàn)實生活中,最容易見到的是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在想方設(shè)法擠一點時間做一些他認(rèn)為應(yīng)該做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則挖空心思找一些完全可以不做的事情來打發(fā)某一段時間。因此,我常常想,與其如此,還不如靜靜地等著,因為我相信,馬上就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發(fā)生。
如果說時間是有價值的,那么等待可以做具體說明。我們愿意為我們所看重的東西去排隊;而且,看重這種東西的人越多,所排的隊也就越長。同時,對于旁觀者來說,排隊的人越多,所賣的東西就越有吸引力;甚至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隊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