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雄為題目的作文
英雄的到來曾令它一度興奮,英雄的逝去,也曾令它一度傷嘆。
金戈鐵馬,號角長鳴的歲月,英雄們的熱血滴進(jìn)梁山的方方青石。英雄們相信一個傳說:石頭侵入了血,就會有靈氣,保佑國泰民安。然而梁山的石頭是最終未泛起靈氣來——難道它早就算好了英雄們的最后的結(jié)局了么?
時光可以捎帶走許多記憶,但梁山的石頭會記住這一切。——血石等于永恒。
石像廢英雄
凡游過梁山的,都不會忘記橫矗在黑風(fēng)口的李逵像。只見“鐵牛”怒眉倒豎,手操幾十斤重的板斧,仿佛胡子碴后一聲斷喝,就會震塌腐敗的宋王朝。
地方政府新塑的花榮像也完工了,刀法精湛,活脫脫的一個克隆花榮;s仰首西望,拉滿日月弓,搭百步穿楊箭,難道“花知寨”要射下宋朝的殘陽,抑或是形象地詮釋“好弓不射回頭箭”的古訓(xùn)?
不知那些義薄云天、頂天立地的梁山英雄好漢,得知自己死后七八百年竟受到人們?nèi)绱诉@般世俗、無聊的膜拜,是否愿意,心里是否舒服。
前些日子,報載一些活著的“英雄”四處請人為己塑雕像,或所謂的熱心大眾在大眾場所為活著的“英雄”立石像,以示對“英雄”的尊敬。
英雄是需要尊敬,但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在于其行為本身是英雄的,而不是靠幾尊精美的塑像。
英雄只是英雄,英雄應(yīng)該活在人們的心中;當(dāng)英雄被還原成石像時,英雄就不再是英雄,英雄不過是一尊尊石像罷了;當(dāng)英雄成為雕塑、成為藝術(shù),其實(shí)人們心中已沒有了英雄。
簡評:本文說古道今,在評價《水滸傳》中的英雄的同時,又在分析評論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人們的一些行為,所以文章既表達(dá)了對“英雄的看法,又能針砭現(xiàn)實(shí),寫得很深刻。
佳作示范
據(jù)《京華時報》報道,在北京八達(dá)嶺野生動物世界,有兩只可憐的獅子和老虎,分別被尺余長的鐵鏈鎖在鐵板上,供游客合影留念。游客站在旁邊照相時,工作人員會用鐵棍插進(jìn)它們的口中強(qiáng)迫它們做出兇猛的樣子,塑造游客“武松打虎”的高大形象。
看到這則消息,我立即想起一道辨析歧義的考題:小王打死老虎。小王是英雄,還是狗熊,只在這句的讀法上。如果讀作“小王打——死老虎”的,小王就是狗熊。八達(dá)嶺野生動物世界里的兩只獅子和老虎,被鐵鏈鎖著,與“死獅子”、“死老虎”無二,游客們卻要跟它們合影,塑造出“武松打虎”的“高大”形象,不正落入打“死老虎”的喻說里了嗎?
有惻隱之心的都會感到這兩只獅子和老虎可憐,會反對游客的虛榮和管理者的殘暴。聯(lián)想起不久前某地一只老虎被人強(qiáng)行拉出來表演,最后累死在舞臺上的消息,我們有理由推測,不久的將來,這兩只獅子和老虎也會在鐵棍下累死的。
獅子和老虎在棍棒下逼出兇猛的面目,無奈而悲壯;游客借“死老虎”的兇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荒唐而可笑,獅子和老虎被逼表現(xiàn)本來面目,與游客們偽裝出勇敢的形象相比,“英雄”比動物更可憐,膽小的“英雄”,不僅不敢與獅子和老虎平等對壘,而且連直面自己的勇氣都沒有,如何稱得上勇敢?他們虛偽地快活著,遠(yuǎn)不如動物們因?yàn)楸拘远磺艚;動物活出了真?shí)的“自我”,游客們卻連正視自己的勇氣都沒有,這還不是狗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