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破窗理論”話題作文700字
一、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封閉如常,原樣保持不動。打開的那輛車在三天之內(nèi)被人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車則完好無損。這時候,實驗人員在那輛完好無損的汽車的窗戶上打了一個洞,只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nèi)部的東西也全部丟失。
這就是的“破窗戶理論”,其結(jié)論可以歸結(jié)為:既然是壞的東西,那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
對于完美的東西,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維護它,舍不得破壞;而對于殘缺的東西,有人就會去加大其損壞程度。這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慣性,我們可以由它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干干凈凈,不要在上面亂扔垃圾,更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
請以“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自定立意。③自擬標(biāo)題。④自選文體,但不要寫成詩歌或劇本。
二、材料來源和作者本意
1.“破窗理論”,也稱“破窗謬論”,源于一個叫黑茲利特的學(xué)者在一本小冊子中的一個譬喻(也有人認(rèn)為這一理論是法國19世紀(jì)經(jīng)濟學(xué)家巴斯夏作為批評的靶子而總結(jié)出來的,見其文章《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這位黑茲利特說,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戶,必將導(dǎo)致破窗人更換玻璃,這樣就會使安裝玻璃的人和生產(chǎn)玻璃的人開工,從而推動社會就業(yè)。在這里,學(xué)者是為了說明孩童的行為與政府的行為所能產(chǎn)生的后果,從而徹底地否定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干預(yù)政策!捌拼袄碚摗本褪堑湫偷摹捌茐膭(chuàng)造財富”。把這樣的妙論放之于洪災(zāi),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戰(zhàn)爭,好像都很合適,所以被稱為“謬論”。
2.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詹巴斗進行了一項試驗,他把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帕羅阿爾托的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和相對雜亂的布朗克斯街區(qū)。對停在布朗克斯街區(qū)的那一輛,他摘掉了車牌,并且把頂棚打開,結(jié)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停了一個星期也無人問津。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jié)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不見了。
3.犯罪學(xué)家凱琳曾注意到一個問題: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樓,有一天,她注意到樓上有一窗子的玻璃被打破 了,那扇破窗與整座大樓的整潔美麗極不調(diào)諧,顯得格外的刺眼。又過了一段時間,她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扇破窗不但沒得到及時的維修,反而又增加了幾個帶爛玻璃的窗子……這一發(fā)現(xiàn)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其結(jié)果是: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這就是凱琳的“破窗理論”。
4.心理學(xué)家威爾遜所講到的“護花原理”。原來在威爾遜生活的那個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園,每當(dāng)春天繁花盛開的時候,當(dāng)然都會有大批的游客來此駐足欣賞。然而,讓人可惱的是,游客中總是會有一些不自覺的摘花者,甚至許多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綻放她的美麗,就被折了下來。盡管公園的管理者在公園里寫了許多的牌子進行警告,但人們似乎對這樣的牌子視若無睹,照折不誤。后來,公園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學(xué)家威爾遜,向他訴說了苦衷。威爾遜說:“你何不轉(zhuǎn)換一個角度來提醒人們呢?”于是,他親手為公園寫了一些警示語,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靈之美的映射”,“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貴”,“你給花朵一個花期,花朵給你一份贊美”,“把花朵留在枝頭,讓美麗留在心靈”,“上帝是花之美的,你是花之美的保護者”等。于是,公園的管理者就用這些詩一樣優(yōu)美動人的警示語換下了以前的牌子。從此,這個公園里的情況發(fā)生了聚變,折花的人也驟然減少。后來威爾遜這樣解釋說:“花園的美麗,需要人們用心靈的美麗來護持,你欣賞了他人品格的美麗與高貴,他自然就會以付之以等價的行為來回報你的欣賞。”他的話,就被人們稱這為“護花原理”。
三、作文材料審讀
這個作文題比較羅嗦,況且作文要求的寫作重點與原材料“破窗戶理論”并不完全等同。審題的重心在提示語部分。一共兩個層次,重點又在后一句話上:“讓自己的人生干干凈凈……不要輕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薄安灰谏厦鎭y扔垃圾”——不要用丑惡的東西影響自己美好的人生——也只可以寫,但不是重心。說到底,就是要寫讓自己的人生干干凈凈。前一個層次是說原因的,它的表述層次為,“因為”人類有一種不太好的“心理慣性”——對于完美的東西,大家(我們自己)都會不由自主地維護它,舍不得破壞;而對于殘缺的東西,有人(我們自己)就會去加大其損壞程度。
在話題中,要弄清楚這里的“窗戶”指什么,需要在材料中找,在汽車上就是指車窗,可以引申為使整體事物產(chǎn)生缺口的地方,也可以理解為某種事物的開始開端起始。是不是能理解成對外接觸的通道,如果破了,污穢的東西就會蜂擁而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可以的,但寫作時容易出現(xiàn)偏差,需要有較高的構(gòu)思水平才能挽回。比如,如果把這里的窗戶理解成對外溝通的通道,不能打破,能不能開啟?很多人就把它理解成常規(guī)意義上窗戶,所以重心變成要多擦窗戶,不要讓心靈之窗臟了,這樣的立意也似是實非。
其實對于人生來說,“不打破窗戶”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完美,不要在任何一方面即使是最微小的方面作“不好的開始”。作文題雖然說“立意自定”,但實際上,命題人已經(jīng)把立意基本確定,只是看你如何表達而已。這樣看來,只要扣住“在人生中,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哪怕再小的壞事也不能去做(不輕易丟下第一張廢紙,不隨意拋下第一個包裝袋;不隨地吐出第一口痰,不在雪白的墻壁上留下第一塊污跡……)”“要始終保持美好的品德和操守,不打破自己任何方面的完美”“堅守心中的凈土,拒絕放縱或抵制誘惑”“不好的習(xí)慣、壞的作風(fēng)都是從微小的事情開始的,所以我們要小心壞的開始”都應(yīng)該是可以的。當(dāng)然,在從反面分析原因時,可以從對他人的暗示和對自己的縱容兩點來寫。要知道如果你打壞了一扇窗戶,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修理,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而不道德的行為和犯罪意識就會在其中滋生、蔓延。一個人如果不想被別人鄙夷或唾棄,那么,自己就先不要破罐子破摔。如果從教育者來寫,如何看待輕易打破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戶,則有部分情況下的偏題。
在寫作范圍和方向的確認(rèn)上,必須注意“自己的生活”“你生活中”這兩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提示短語。很多人舉的例子都是國家、社會、歷史,空泛無依。在以后的寫作中,要養(yǎng)成多從自己的實際生活選材的習(xí)慣。對于寫作基本功較高的同學(xué),在寫作過程中,能突出“輕易”兩字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有思想的。
四、構(gòu)思
從命題的指向看,本題的思辨意識是比較強的,寫議論文相對容易上手,但不太容易寫好,原因是對這里面所含的思想很多學(xué)生不是真的能理解,再加上舉例子不容易。在閱卷中,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的人舉了屈原、司馬遷、李斯,但幾乎沒有人用準(zhǔn)確的,造成了說理清楚舉例含糊的結(jié)果。其實,這個題目寫寫散文或記敘文都是不錯的。
在批改過程中,能看出作文寫作中的兩大問題:第一,對整個作文題重視材料語言,忽略提示語言,接近一半的同學(xué)都只盯住“既然是壞的東西,讓它更破一些也無妨”,忘記后面的話題和話題的要求,從而把重點放在“我們不要破罐子破摔”、“面對缺憾”上。第二,忽略“讓自己的人生干干凈凈”“不要打破”兩個短語的要求,而直接把“誠信”“寬容”“嚴(yán)以律己”之類表示人的品德的詞直接套上去,全文變成“我們要誠信”“我們要嚴(yán)以律己”的政治解說。第二種情況更多,因為這種立意只要能扣住“不打破任何一扇窗戶”也可以變成較好的文章,關(guān)鍵要扣住這個話題,不能憑空說優(yōu)秀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