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徑與彎路”話題作文
話題: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時候,面前出現(xiàn)一條羊腸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徑。大家很高興,決定沿此盡快下山,遠遠地就看見山下的停車場,果然是條捷徑!正當大家慶幸時,眼前出現(xiàn)一道斷崖,而捷徑在此一拐,伸向遠方的一座小山村。大家一籌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條小道……曲曲彎彎地,浪費了許多力氣才到達目的地。
山民知道每一條捷徑通向何方,他們走起來,就是捷徑;而我們追求“捷徑”的心態(tài),一開始就是踏上彎路的前兆。有時,走捷徑也是需要經(jīng)驗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徑可過河,卻不知道那里有鱷魚,這時的“捷徑”,只怕比彎路更“彎”。
讀了這則故事,你對“捷徑”與“彎路”的關系有什么認識和體會?請就“捷徑與彎路”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1、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nèi)。 2、立意自定。 3、文體自選。 4、題目自擬。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襲。
提示:“捷徑與彎路”,引導學生對人生進行思考,告訴我們:在沒有人生經(jīng)驗的前提下,一味想走捷徑的浮躁心態(tài),是錯誤的,也容易走上彎路。
例文:
彎路乃捷徑之母
也許我們不必太過苛求有著“捷徑情結”的人們,因為這或許是人類的本性吧。比如數(shù)學課上,常見老師啟發(fā)學生:“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生活中人們喜歡“抄近路”,就連偉大的列寧同志為了趕到山頂看日出,也選了一條很危險的“捷徑”上山——當然主要是為了鍛煉意志。很少有人單純地“為走彎路”而走彎路,不抄近路的人或是想鍛煉身體或是想欣賞風景,或是怕生命財產(chǎn)出問題。
我也不想嘲笑那些繞了彎路的游客,關于“捷徑情結”讓人繞彎路的笑話,聽得已經(jīng)太多了。如果我是這群游客中的一員,我會很阿q地說:“繞了彎路又怎樣?至少我已經(jīng)知道有一條山路是不能走的!”用當年愛迪生的口氣。
捷徑從何而來?經(jīng)驗。
經(jīng)驗從何而來?彎路。
套用某名人的話來說:彎路乃成功之母。
當大多數(shù)猿猴還在藤條上蕩秋千的時候,有那么幾只試著用后肢站立起來行走。它們摔倒過無數(shù)次,滿身傷痕換來一陣嘲笑,可謂走了無數(shù)“彎路”,多少年之后,我才有可能坐在這里用手寫下這篇作文。
當大多數(shù)歐洲商人都千里迢迢從好望角繞到亞洲去做生意時,堅信“地球是圓的”的哥倫布也來了“捷徑情結”,想橫渡大西洋去亞洲。在嘲笑與白眼中起航的他,在大海上歷經(jīng)艱險,也算是不少“彎路”。雖說“捷徑”沒找到,倒也有“意外收獲”——發(fā)現(xiàn)新大陸。
前不久看“環(huán)宇探索”,一位科學家介紹人類如何去遙遠的星球旅行。單靠常規(guī)方法是無濟于事的,只能通過“捷徑”——彎曲的時空。無數(shù)科學家正為找尋并實現(xiàn)這條“捷徑”而努力。這其中也會有許多的“彎路”等待著他們吧。但我堅信他們,不,是人類的夢想——終將實現(xiàn)。
“捷徑”與“彎路”并不對立。
“捷徑情結”是一把雙刃劍。在一段時間內(nèi),它會讓你走彎路,走死胡同,撞得頭破血流,還要受嘲弄和白眼。但在這無數(shù)“彎路”中,你可以慢慢積累經(jīng)驗,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捷徑。
在人類的歷史上,“捷徑情結”也導致了無數(shù)次“走彎路”,有時甚至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但每找到一條“捷徑”,人的文明便前進一步。
不怕“捷徑情結”。
也不怕為了尋找捷徑而走“彎路”。
只怕一輩子老老實實,安分守己,跟在別人后面走的人,永遠也找不到捷徑,永遠也難有大作為。
三藏講“經(jīng)”
某日,護國寺舉行佛祖舍利開光大典,寺中主持特邀仙界名人詔三藏師徒四個前往,并決定開壇講經(jīng),舌戰(zhàn)群僧。
請柬發(fā)了之后,師徒四人在仙界正閑得無事,遂決定再到凡界走一遭,也好普度眾生,造福天下。
開光大黃吉日舉行,玄奘四師徒在典禮之后被安排在一張講桌上,臺下眾僧云集等待他得很,動來動去。可不,最近有人要讓他當奧運吉祥物,他能不高興嘛。而豬悟能則顯得有些沮喪,聽說他的猴哥要當吉祥物,他心里十萬個不情愿。沙悟凈大概是沒見過大場面,身體有些發(fā)抖,兩只手不停搓著衣角。四人都不言語,臺上氣氛有些沉悶。
還是八戒打開了話匣:“師父,當年取經(jīng)時,這死猴子放著許多捷徑不走,硬是拖著你往變路上跑龍?zhí),讓您受多少委屈,連老豬我都看不下去了!卑私淠樕弦笄诘匦χ,三藏微開雙目,瞥了一眼八戒不說話。八戒看師父沒反應,繼續(xù)鼓動說:“到西天取經(jīng),對這死猴來說,容易得很,翻幾個跟頭就到了,就算不讓他去干,您吩咐俺老豬一聲,不也很快就給您拿來,如此捷徑不走,卻讓俺們陪您走上十年八載的,這彎路繞得真夠嗆。害苦俺老豬了。”唐僧臉上有些不悅,但出于臺上的禮節(jié),只是瞪了一眼,不好發(fā)作。
此時孫悟空正被一群崇拜者接連發(fā)問,沒心思聽八戒在那瞎議論。否則早就要打起來了。
八戒心有不甘,心想我不能讓師父您說話,臺下人總能讓您開金口吧。于是找到臺下一個護國寺小僧,向他面授機宜……
三藏把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以及《金剛經(jīng)》與眾高僧講授完畢,就是眾僧自由提問了。只見一小僧站起來,高聲問道:“小僧我久仰您師徒高名,只是有一事不明,望大師父賜教。西天取經(jīng),彎路從生,命途多舛,一路艱辛常人難料,為何大師父仍走此彎路,不愿回頭。而只要讓悟空大師幾個跟頭的捷徑就可以取到真經(jīng),為什么大師父不愿這樣做呢?”
唐三藏凝神而立,目光直觀前方,剛剛還在嬉笑的悟空也心中一震,生怕師父怪罪,八戒神情則有些得意,看師父你如何回答。沙悟凈仍是沉默不語。
“西天取經(jīng)共九九八十一難,中間彎路之多經(jīng)歷之險確實……”三藏語氣頓了頓,“但是只有歷經(jīng)這無窮彎路,歷經(jīng)磨難才能到達成功,捷徑何嘗沒有,但缺少一種走彎路的勇氣與堅毅,這取到的經(jīng)書,也就不是所謂‘真經(jīng)’,悟空本領雖大,但他領悟到彎路的意義,盡管艱險但有意義,悟能愚笨,貪圖享樂,心存妒忌,這也是他遲遲未修成正果的原因。
三藏雙手合十:“悟能,你剛才說的那么多,足見你心有旁騖,未到至純至理之境,記住,彎路是要走的,走出自己,信念品質最重要。”
說完,一陣清煙,三藏駕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