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之時,焉知非得?
張琦
古有老者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而今天我要說:“失意之時,焉知非得?”
文王被囚,在生命可能隨時結束的時刻,他,沒有終止,推演周易;屈原放逐,在人生最困窘的處境,他,賦出離騷,沒有停息——他們都在人生失意之時,最后得到人生的升華。
過去,我在深夜里聽肖邦的《夜曲》總是在流淚,總是會暗自神傷,感嘆命運的對他的不公,讓如此音樂巨匠出生在那樣的巴黎——他沒有舞臺,沒有交響樂團,只有一架鋼琴陪著他一直創(chuàng)作。而今我又仿佛明白了什么,失意對他老說并不值得悲傷,若有追求,若仍堅持奮斗,那么失意只是他生命的陪襯,得意是他的真正人生主題。
我們知道,若無失意,哪會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凌云壯志;又哪會有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絕唱?自古文人多在失意之時寫下流傳千古的名句,傷心是必然的,但他們又用才華證明了自己,又用絕唱讓萬事景仰。
在這個物質欲望向人們招手,權利地位向人們攬客的時代,多數人都把這短暫的得意當作了永久的溫柔鄉(xiāng),并沉溺于此。他們卻不知,得意也可能帶來最大的失意:得失的界限太過模糊,讓人捉摸不透,看不清楚。
我們不能想象,偉岸的思想和恢弘的理想,能夠在處處得意的環(huán)境中生長出來。“史鐵生先生沒有去過那么多的地方,但他卻要比那些走過所有山川大河的人更具有廣闊胸襟和一切好的品格”有人如此評價史鐵生先生,我深深的認同,因為,史鐵生很好的掌握了得意與失意的界限。在他患有尿毒癥時,他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而是執(zhí)起筆桿與病魔斗爭,F在他的文學作品已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但他依舊是低著頭創(chuàng)作,不把失意當作失意,亦不把得意當作得意。
請記住,失意之時,焉知非得?當你失意時,萬萬不要放棄。失意是上帝給予你的賞賜,它是上帝對你的考驗,當你經過了失意這個黑暗之地,也許,明天你就會走進得意的陽光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