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軍節(jié)的3000字作文:部隊干事與“干事”
干事??我軍政治機關的工作人員,是首長的外腦和助手。其基本的職責是“干事”,干職責賦予的事、領導交辦的事。他與參謀有明顯的區(qū)別,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一切國家軍隊都有參謀,而只有共產(chǎn)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中才有政工干事。其政治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政工干事的工作性質(zhì),對干事素質(zh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以說,大多數(shù)干事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從部隊挑選到政治機關工作的優(yōu)秀人才,是能干事的。但也應當看到,少數(shù)干事的素質(zhì)還不適應機關工作和部隊建設的需要,不善謀事、不會干事的現(xiàn)象還程度不同地存在,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那么,如何才能當好干事、干好事呢?筆者認為,應在“知、善、會、記”四個字上下功夫。
第一、干事要“知”大事
這里的“知”應當包含學習了解和融會貫通兩層意思,核心是干事要懂政事,識軍事,明世事。首先,要知政事。關鍵是要關心政治,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很強的大局意識,善于從政治上分析、把握和處理問題。要熟知黨中央、大政方針,這是干事做好工作的基本準則。如果對黨中央、大政方針知之不多,知之甚少,甚至不知不懂是無法開展工作的,也是無法干好事情的。其次,要知軍事。政治干事要學軍事、懂軍事,這是由政治工作本身的特點和性質(zhì)決定的。戰(zhàn)略服從于政略,政略服務于戰(zhàn)略;軍事服從于政治,政治服務于軍事,不懂軍事,就難以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軍事工作中去,統(tǒng)領和指導軍事工作的開展。因此,干事要“干事”就要懂軍事,特別是要懂軍事理論,懂戰(zhàn)略戰(zhàn)術,只有這樣,才能干好工作。其三,要知天下事。有開闊的眼界,能夠放眼全球,緊跟時代潮流,保持很高的站立點。能夠從戰(zhàn)略全局上看問題、想問題,具有洞察全局的能力和很高的思維層次。此外,還要博古通今,加強對古今中外一切先進思想理論和文化精髓的學習,特別是要學習現(xiàn)代科學技術,努力拓展知識面,不斷豐富、完善和提高自己。
第二、干事要善謀事
“兵者謀攻,士者謀事”。作為政工干部,軍事機關的“文臣”,干事要與時俱進,努力開拓創(chuàng)新,常奇思妙想,常有“錦囊妙計”,善于給領導出好主意、提好建議。一要善于謀大事。干事不能只干具體事,不去想大事;不能只想眼前,不想長遠;不能只想局部,不想全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那種就事論事,就事干事的干事是低層次的干事,低層次的干事是謀不了大事的。當然,也不能眼高手低,大事不能謀,小事不愿謀。要充分認清自己所處地位的重要性,跳出干事干小事的誤區(qū),善于出思想、謀大計,能夠從大處著眼,從政治上、宏觀上、全局上分析、看待和把握問題,注意在戰(zhàn)略全局上,在部隊建設帶方向性、根本性、長遠性問題上,為黨委、首長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謀”的層次。同時,在“謀”的過程中,要圍繞本單位、本系統(tǒng)、本次行動的目標、任務、總的指導思想來考慮,增強大局下出謀獻策的自覺性,只有這樣,才能“謀”到點子上,“謀”到關鍵處。二要長于謀正事。謀事者,品正行端。當干事就要謀正事,走正道,這是干事的本份所在。謀正事,要求我們必須克服不負責的盲從,積極主動地為黨委領導出好主意,提好建議,力戒出“歪”主意、“餿”主意、“花”主意,更不能出“鬼”主意,這也是事業(yè)所不容的。作為政工干事,任何時候都要抱著對組織領導負責、對部隊建設負責、對事業(yè)負責的精神,從有利于維護黨的形象、增強黨的凝聚力、鞏固黨的執(zhí)政和領導地位出發(fā),從有利于加強部隊建設、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出發(fā)去謀事,切實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事業(yè)上,用在正道上,只有這樣才能成為領導信任、部隊信服的好干事。三要勤于謀事。“心之官則思”。干事要干好事,首先要勤于謀事,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力避懶惰、頹廢和養(yǎng)尊處優(yōu),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古人講:“謀在心悟”。悟性強,往往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勤于謀事。只有多謀,才能善謀,也才能出良謀;只有多思多想,才能出奇思妙思,出奇招高招,也才能真正起到首長“外腦”和參謀、助手的作用。
第三、干事要“會辦事”
干事工作大量的、經(jīng)常的,最能體現(xiàn)能力水平的是協(xié)調(diào)處理日常的具體工作。具體辦事,辦具體事是干事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干事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因此,干事要善于協(xié)調(diào),會辦事情,這也是干事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會辦事并不是難事,主要是看能不能夠按規(guī)定辦事、善不善于解決工作中的難題,這是檢驗干事素質(zhì)高低的重要方面。一是辦事不逾矩。毛澤東同志曾講“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政治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干事做為政治機關的辦事人員,必須具有很強的政策觀念。首先,要“循章”辦事。就是要嚴格依據(jù)政策規(guī)定辦事,對符合規(guī)定的事積極、認真辦,想方設法辦好;對違反政策、規(guī)定的事堅決不辦。這既是一種素質(zhì),也是黨的紀律要求,同時也是檢驗一個干事政治上是否成熟的標志。其次,要“依示”辦事。就是按首長的指示和要求去辦事,并注意及時加強請示報告,不能自行其是、自作主張,更不能亂辦事,要堅決杜絕打著組織、領導的“旗號”辦私事、辦壞事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也是衡量一個干事思想品質(zhì)好壞的“試金石”。二是善于解難題。干事要“會辦事”,除必須嚴格按政策規(guī)定和領導要求辦事外,還應具備很強的解難題、化解矛盾的能力。首先,提倡靠經(jīng)驗辦事。經(jīng)驗是經(jīng)歷的總結,具有可借鑒性和可操作性,它可以使我們不必費時費事再去摸索、去經(jīng)歷,并且有許多事是我們不能、也無法去經(jīng)歷的。因此,要善于借鑒成功的經(jīng)驗。遇到矛盾和問題首先要想一想以往類似情況是怎么解決的,別人是如何處理的,個中有什么高明的辦法可供參考、借鑒和利用。從別人和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良方”,這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這是解決問題的一條捷徑,可以使我們少走或不走彎路,有利于提高辦事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要靠智慧辦事。智慧來源于學習和積累,來源于信心和勇氣,儲備了知識,就儲備了智慧;有了信心,就能催生智慧。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有信心和勇氣,信心出智慧,它是辦好事的“助推器”,那種在矛盾和困難面前膽怯懼怕是辦不好事的。要沉著,沉著就是智慧,領受任務、遇到事情不能匆忙草率、急于求成,而要慎重、沉著,靠聰明才智解決問題。只要有信心,以智慧取代愚鈍,以信心取代畏縮,辦法必定多于困難和矛盾,也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化解不了的矛盾。三是力求完美。要周密謀劃,在“全”字上下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未雨綢繆,有預見性,要在把握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精心籌劃,早做準備;應盡量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都預想到,把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辦法想周全,這是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前提之一。要撲下身子干事,在“實”字上做文章。干實事,實干事,下功夫干事,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華而不實、圖虛名、爭彩頭、這是非常有害的,不僅不利于辦好事,反而要壞事,長此以往必壞大事?傊,要樹立求真務實、默默無聞、踏踏實實干實事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把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地完成好。
第四、干事要“勤記事”
勤記事,就是要多記事、常記事,記有價值和意義的事。主要應在“五勤”上下功夫,見成效。即:勤動腿,多見事。要知道“上頭”,也要了解“下頭”,知道“上頭”,就是工作上要主動接近領導和上級機關,及時準確地領悟和把握上級意圖,爭取工作的主動權。了解“下頭”,就是要多深入基層,多掌握第一手材料,為有的放失開展工作奠定基礎。勤動手,多記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手作筆記,特別是要多作讀書和見聞筆錄,并注意分階段進行歸納整理和歸類。記的多,感悟必然多,日積月累,天長地久,必有長進,必有用處;勤動嘴,多問事。要深入、全面了解情況,就是要不端架子,“不裝”樣子,甘當廣大官兵的學生,真心誠意拜能者為師,遇到不解的問題,虛心求教,不懂就問,還要不恥下問,具有“打破沙鍋(紋)問到底”,不弄明白不罷休的棄而不舍的精神。勤讀書,多明事。讀書明理,學習明事。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讀書,讀有用的書,讀健康的書,讀方方面面的書,同時要把多讀和精讀結合起來,有重點地讀一些與工作相關、與事業(yè)相聯(lián)的書,通過讀書,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達到改造自我,進化自我,完善自我,陶冶性情,開闊視野,啟迪智慧的目的,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明了通達,情趣高尚,辦事就有了較高的起點和層次。勤動腦,多想事。把動腦筋的過程,變成對各種情況的加工、提煉和催化解決問題方案成熟的過程、升華思想的過程。特別是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和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要反復琢磨,反復比較,形成較為完整、準確的概念,并優(yōu)中選優(yōu),尋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總之,勤能補拙,“天才出于勤奮”。只要我們做到了“五勤”,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博學多知,頭腦敏銳的干事,就可以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成熟、更具個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