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飯
臘八節(jié)又要到了,鄰里幾位大媽又湊在一起商討著怎樣做臘八飯了。近幾年,每到臘八節(jié),做臘八飯讓大媽們煞費苦心,她們既要做的有滋有味,讓孩子們能吃得下去,又要做的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這不,大媽們又嘮叨開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年的臘八(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都要煮上一大鍋臘八粥,供大家分享。臘八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飯也是當?shù)氐拿袼。這一天,家家都要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好東西放在一起,煮一大鍋有鹽的飯。傳說,臘八飯是用來祭祖先和神靈的,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飯要多做,并且里面放的食物種類越多越好,因為多做就吃的時間長,象征著年年有余;放的種類多,象征著生活富裕。據(jù)說,臘八飯里,食物的種類不得少于八種。就是這八種食物種類,也讓我們小時候的媽媽們傷透了腦筋。
臘八節(jié)還是春節(jié)的序曲,當?shù)亓鱾髦@樣一句話:吃過臘八飯,就把年貨辦。自然,臘八節(jié)也成了我們孩提時代的期盼,因為臘八節(jié)到了,我們就可有解饞了。
說道解饞,在小時候的記憶中,也真是可憐。所謂臘八飯只不過是媽媽們把攢了許久的好面(小麥粉)搟一點面條,在鍋里放一些大米、大豆、粉絲之類的農(nóng)產(chǎn)品,再買一些廉價的豆腐等放在一塊煮罷了。但這對于我們這片靠著“紅薯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的孩子來說,那就是美味佳肴。于是,我們吃過臘八飯,幾個孩子就一起大夸自家的臘八飯是如何如何的好吃、豐盛,飯里的食物種類有很多很多,可是算來算去都不夠八樣,孩子的笑聲減小了。突然,一個孩子大聲說:我們家飯里還有鹽和水,我們夠八樣咯,我們夠八樣咯。于是其他孩子也跟著大喊:我們家也有鹽和水,我們也夠八樣咯!孩子們在笑聲中跑開了。他們高興,畢竟他們享受了一頓常年很少享受到的大米、白面。為了讓臘八飯吃地時間長一些,大人們總是盡量少吃,讓孩子們多吃點。孩子們可管不了那么多,總是把肚皮撐的圓圓的。一連幾頓,總算過了把癮。吃了臘八飯,只好耐心地等新年的到來。
今年的臘八飯,大媽又犯愁了,不信,你聽:
用豬肉煮湯做底料,不行。孩子早已吃煩,改用牛肉湯?羊肉湯?魚湯?·······唉,不管那一樣,連吃幾頓,哪里還有新鮮味?
量一定要嚴加控制,做多了,不知幾天能吃完,剩了的飯,孩子斷然不會吃的,老人們象征性的吃兩頓吧,別讓傳統(tǒng)文化在我們這里丟了。
我家的孫子有點肥胖,我要改掉以前多鹽、多油、多肉的習慣,要多以素食為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