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有一天,媽媽老了 》有感
周未,我在家把《有一天,媽媽老了》看完了。文中,媽媽的話語、一舉一動都在我腦海里久久不能離去,因為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我的外婆,一個從小就在山里長大,地地道道的農(nóng)夫老太太。
聽媽媽說,她剛滿10歲的時候,她爸爸,也就是我的外公,被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奪去了生命。當(dāng)時,外公家中的頂梁柱,每月75元的微薄薪水能勉強(qiáng)養(yǎng)育我媽媽和她的三個姐妹。外公的去世無疑對這個家庭,對外婆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外婆沒有向命運低頭,哽是咬緊牙,挺起背,撐起這個家。雖然媽媽很少講起那段歲月,但我可以想象,那肯定是一段很苦很苦的日子。
如今,媽媽他們四姐妹都走出了大山,成了家,立了業(yè),組建了一個個幸福的家庭,而外婆仍舊留在大山,一如既往地種著地。"睡不著覺,身體也很不舒服。家里一個人也沒有,冷冷清清的!"吃飯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覺得很凄涼!
這是《有一天,媽媽老了》里面媽媽寫的日記,我覺得這仿佛是我外婆的心聲。平時,我們很少回去,印象中一年最多回去三次。每次回去,外婆都笑得合不攏嘴,她總是一個人準(zhǔn)備好一大桌子菜,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來迎接我們。
可是,我們卻沒想過我們不在的那些日子里,我的外婆會是什么樣子呢?外婆會不會也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對著狗說話,對著蟲子說話,鋤地鋤著鋤著,累了就在地里睡著了?
作者黃安娜在書中說:“遲來的侮意刺痛了她的心!痹趮寢屓ナ篮,她后侮沒有在媽媽多住一個晚上;沒有經(jīng)常跟她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沒有給她媽媽買粉撲兒,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黃安娜的媽媽永遠(yuǎn)地離開了她,但我的外婆還健在,我以后一定要媽媽帶著我回家看看,多看看辛苦一輩子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