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三國英雄
如果有人問你,你心目中的三國英雄是是誰?你怎樣回答?是勇猛善戰(zhàn)的張飛?他雖武藝高強,但卻性情暴躁;是文武兼?zhèn)涞闹荑?他雖智勇雙全,但卻心胸狹窄;是能征善戰(zhàn)的呂布,他雖天下一絕,但卻見利忘義……駐立在我心目中的三國英雄不是至仁至義的劉備,也不是聰明機智的孔明,而是與諸葛亮棋逢對手的司馬懿。
司馬懿是曹操手下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隨時會叛逆的最大隱患,晚年卻被曹操臨終托孤,委以重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yè),他不惜用50年光陰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70多歲才奪取了曹操一手打下來的天下。有人稱司馬懿為潛伏大師,因為他心平氣和的忍耐這么多年,只是他運氣不太好,碰上了曹操這一代梟雄,才老老實實在他手下做事。
不過,曹操那樣精明的人,難道就真的沒有看出司馬懿是個隱患嗎?不是。曹操容忍司馬懿是因為他抓不住司馬懿的把柄,司馬懿做事十分緊密,從來不露馬腳。
那么,司馬懿究竟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呢?他靠的是“三善”: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
居善地是說善于選擇自己的地位,在何時何地,你應(yīng)該選擇什么地位,必須看得清清楚楚。而司馬懿恰好做到了這一點,亞看出了曹操雖然十分喜歡曹植,但將來的天下,一定是曹丕的,便做了曹丕的老師,以便奪取曹操的天下。
心善淵是說心思要藏得很深,不被人看出來。這一點司馬懿做的天衣無縫。他一直在假做一個忠臣,一個毫無二心的忠臣。從曹叡連下五道詔書命令司馬懿回宮,他從戰(zhàn)線上飛奔回洛陽連家都不進(jìn)就直接進(jìn)宮這件事便體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時重病的曹叡拉著司馬懿的手連聲說:“我終于把你盼回來了……”也體現(xiàn)出曹氏家族對司馬懿的信任度十分高。
動善時是說要善于把握時機,不錯過機會。而司馬懿又做到了這一點。他一直等了50年,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最后到曹芳,他的50年光陰沒有白費,他終于等到了時機——弱小的曹芳,這才順勢而變,統(tǒng)一天下。
他沒有劉備“仁”,沒有曹操“奸”,沒有張飛“勇”,也沒有關(guān)羽“義”,沒有諸葛亮“智”,更沒有趙云“帥”,但三國終究歸晉。在三國那樣一個群雄割據(jù)、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司馬懿憑實力為子孫后代打下了西晉王朝。
他是我心目中的三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