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行之黃龍
聽老媽說,九寨溝附近還有一個九黃機場。我一開始還以為是“韭黃”呢。后來才知道,這是九寨溝和黃龍景區(qū)的名字縮寫。我只知道有一個九寨溝景區(qū)天下聞名,對于黃龍,我則是聞所未聞。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了黃龍,這個“世外桃源”。
黃龍和九寨溝都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地方住的大多是藏民和羌民。由于路途較遠,光坐車就坐了9個多小時。坐車的途中,我的眼睛一刻都沒閑著,一直看著窗外。
黃龍的海拔有4000多米高,是我國第二高海拔。我們坐車從成都出發(fā),經(jīng)過都江堰,汶川,茂縣等地,到達松潘縣。一座座山連綿起伏,不停地向前延伸。岷江盤旋著,嘶吼著,咬牙切齒的一路狂奔,仿佛有什么怨恨。有力的濁浪不留情面的打在跨江橋柱上,白浪一閃即逝,很快支離破碎,又融進了前行的隊伍。溫度越來越低,海拔逐步上升。這里的云,不像我們那一帶的山中云,輕靈飄逸,虛虛幻幻,讓人捉摸不定,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云霧。而這里的云就不同了。一大團一大團厚實的下垂,定定地靠在半山腰,一大塊一大塊穩(wěn)重樸實,就那么在空中定格,形成自己的風景,不必依靠山。它們密密實實的鋪蓋在天空,也不讓人覺得壓抑。這才是真正的云哪!那些山也與我們那的山不一樣,這絕對是剛健、雄猛而猙獰的。依我來看,這些不知名的山竟比那些著名山峰要美得多。那些名山說險,哪個有這里的山險?那些山,都被人工化了,沒有了原來的韻味。而這里的山,雄,奇,險,那猙獰的外表,是被造物主大刀闊斧劈成這樣的。這等驚心動魄,令我感到由心到肺的狂喜與震撼。這山的風格,倒獨獨合了我的意了。
汽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上。很快,白茫茫的云便將我們裹了起來,能見度不到20米。在云團中開了好一段時間,終于沖了出來。此時,太陽已經(jīng)撕裂了云片,云退去了一點。一塊藍湛湛的天空顯露在我們面前。那是一塊前所未有的藍。純亮純亮的,不含一絲雜質(zhì)。高原的天空,就是美!
到了黃龍風景區(qū)后,我是第一個沖進景區(qū)的。由于是坐索道上山,我便拉著爸爸飛快地沖向索道入口。棧道邊,一條湍急的河流翻滾著,白浪滾滾向前沖去,巨大的浪花推擠著,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冰涼的水珠時不時濺上來,令人感覺到絲絲寒意。坐著索道上了山,我發(fā)覺寒意包圍在身邊。滿山樹木無一暖,萬丈懸崖都是寒。山泉水滲透在每一個角落,時不時就噴涌而出。由上往下,浩浩蕩蕩,氣勢磅礴。震天的響聲沖擊著我的耳膜,頃刻間恍如山崩地裂,徹骨寒的水流狠命的沖擊著,翻轉的冷氣侵蝕著我的骨頭,令我打起了寒戰(zhàn)。黃龍風景區(q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特殊的地貌不僅造成了山巒疊翠,水流湍急的美景,而且,還造成了黃龍獨一無二的鈣化地貌。其中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鈣化池,因流水長年累月沖擊而成。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鈣化池從上至下排列著。池水飽含礦物質(zhì),因此水變成各種不同程度的藍色。那天正好下雨,我們便有幸飽覽了雨中黃龍的美景。其中,需要特別一提的是五彩池。
別以為只有九寨溝有五彩池,黃龍也有。這可不是瞎吹,黃龍的五彩池一點也不遜于九寨溝的。大片大片的池子一個一個緊挨著,淡藍色和淡黃色交織在一塊。藍色是特別淡的藍,也許是因為雨的原因吧。遠處,水天一色,盡在朦朦細雨中……
沿著道路往前走,我發(fā)現(xiàn)道路兩邊都有許多未成形的鈣化池。池中滿出來的水向下流淌,沖擊成一個新的鈣化池。長年累月,其力量之大可想而知。證明時間的力量何其之大。
我看到的最神奇的一個池,池水顏色隨著雨水而變化。前一會兒還是寶藍色,后一會兒就變成了粉綠色,接著又變成了淡藍色。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還有一些鈣化池要在有陽光時看。這是我們沒緣分了。但愿明天的九寨溝是晴朗天,那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