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傳統(tǒng),以前我們的教科書這么說,我們自己也這么認為。確實,謙謙君子,禮儀之邦,多少年來,我們雖然窮一些,但行為舉止,口碑不錯。
不知是什么時候起,中國人不再被人夸贊為具有文明禮儀之人了。尤其是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昂首挺胸走出國門,真正走向世界,這個世界突然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公民們有那么點不可思議。于是,在提醒一些不雅行為的標語上,不約而同地都使用了中文。比如“不要隨地亂扔垃圾”、“請勿隨地吐痰”、“中國人,請便后沖水”、“請勿高聲喧嘩”等,委實讓炎黃子孫汗顏。
中國人的不拘小節(jié)終于引起了高層的關注,2019年國慶“黃金周”,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中國公民旅游不文明行為的表現(xiàn),得到全社會廣泛響應。人們對種種有損于中國形象的不文明行為深惡痛絕,呼吁中國公民注意形象,注意小節(jié)。形象代表國家“軟實力”,小節(jié)體現(xiàn)國民素養(yǎng)。
有人說,文明旅游是一個素養(yǎng)問題。但通觀那些旅游不文明的游客,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在自己家里或者單位、公司里的時候,表現(xiàn)還是相當文明的,至少能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些生活細節(jié)早在幼兒園時起就應該養(yǎng)成?蔀槭裁匆坏┳叱黾议T,走出國門,就完全變得不可理解,不可思議呢?難道素質與地域有關,和移動電話一樣,也有“服務區(qū)”嗎?
古人云:“慎獨心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獨處的時候要行為嚴謹始得心安,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當今社會,科技發(fā)達,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縮小了世界,地球都被稱為“地球村”了,已經(jīng)嘗到富起來甜頭的國人,其文化程度真是要與時俱進,還在用天下之大的舊思維來考慮問題,自然就與這個世界顯得那么不和諧了。不錯,出門在外,誰都不認識你,可你黑頭發(fā)黃皮膚,人們認識你是中國人;你走了,可你的同胞還來,你的子孫還得來,從長遠考慮,任何不文明的旅游行為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都會自作自受。
文明旅行離我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