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尾巴
動物有尾巴,這個結(jié)論婦孺皆知。貓有尾巴,那黑白相間的尾巴,就像一把鋼鞭,給貓咪增添了不少威風(fēng);魚有尾巴,那像月牙兒般的尾巴在水中靈活的擺動著,魚兒也無憂無慮地穿行在水草之間;松鼠有尾巴,那條像降落傘的尾巴幾乎和身子一樣大,是松鼠在樹上活蹦亂跳,就算從樹上不小心掉下來也有尾巴保護著。
動物們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尾巴能幫助動物活動。就拿我們所熟悉的魚來說吧。魚的尾巴像船上的槳和舵,它左右搖擺時,可以產(chǎn)生一股反沖力,推動魚身的前進。金槍魚的速度只屬于能達到每小時70公里,是因為尾巴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魚尾也能控制前進的方向,當它向左偏時,能使身體倆側(cè)的水壓不平衡,于是,魚兒就向左轉(zhuǎn)彎,反之,則向右拐彎。
其次,尾巴還是保護自身的一種武器。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牛常常會受到牛虻的襲擊,它們專門叮在牛的皮膚上吸血。牛為了避免受到襲擊,往往用尾巴在身上拍打,以便趕走牛虻。另一種動物--鱷魚,它的尾巴幾乎有它身體的一半,而且表皮十分堅硬,當它猛的一轉(zhuǎn)身甩尾巴時,就會產(chǎn)生幾公斤的力量,一般的牛、馬等動物更經(jīng)不住它一下子,連老虎都要懼它三分。所以鱷魚憑著尾巴幾乎可以打敗除了人類以外的一切動物,使它歷經(jīng)滄桑,在2億年中沒有被淘汰。
這就是一般動物的主要功能。還有些動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在澳大利亞有種大家頗為熟悉的動物,就是袋鼠。大的袋鼠高達2米,它前肢特短,而且生在胸前,后肢特長。這樣的生理結(jié)構(gòu)十分有利于跳躍,是它能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向前躍進。然而當它站立時,由于前肢很短,不能支持到地面,很容易摔倒,可是袋鼠長了一條有1米多長的尾巴,平時跳躍時,尾巴也一上一下地擺動,保持它的平衡,當袋鼠站立時,尾巴又好像拐杖似的,直挺挺地支撐地面,以防摔倒。要是袋鼠沒尾巴,它真的要寸步難行了。
還有些動物的尾巴具有報警的功能。當它的尾巴外面--深色的地方豎起來時,就表示沒有敵人,當它把尾巴里面--淺色的地方豎起來時,就意味著有危險。
動物的尾巴大小不同,功能各異;對動物的生活來說尾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