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聲音作文:秋天的聲音
海南的秋是來的晚而去得早的,你還沒來得及看清她的眉目,冬就已經(jīng)逼得你裹上厚厚的衣服。但秋的特點也是鮮明的,她可以是漫山遍野望不透的紅葉,可以是香脆可口的蘋果梨子,可以是街上烤紅薯的陣陣甜香,但秋聽起來是什么樣呢?
想必那大雁的鳴叫是很能配得上秋天的景色的。秋日是候鳥南遷的季節(jié),或給人以那種“晴空一鶴排云上”的灑脫,抑或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的那種憂傷。我是極憧憬這樣的感覺的,卻沒有過親身感受的機會,這難免令我遺憾。
中秋家人們團聚時的歡聲笑語也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在這個節(jié)奏愈發(fā)加快,人們愈發(fā)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非精神慰藉的年代,這恐怕也偏離了秋天聲音的意義。更不要提那媚俗的晚會,只得算入不了耳的噪音。
大概秋天就應當是安靜的吧,不會有什么秋天特別的聲音了。這么說我自己都不能接受,肯定是我觀察得還不夠仔細,我于是漫步在秋天的校園,豎著耳朵留意著只屬于秋的聲音。
“哧”
一點細微的聲音在我腳邊響起,細看原來是剛飄下的樹葉與地面摩擦發(fā)出的聲音。我環(huán)視周圍的地面,并未看見其他落葉。我拾起那一小片葉子,發(fā)現(xiàn)它還沒落到干枯的地步,葉脈尚清晰。這樣還算健康的葉子怎么落下了呢?我不解。
“嘩啦”
又一陣秋風吹過,又落下了些同樣綠油油的葉子。抬起頭看看那樹,還是蔥郁的樣子,我依然不解。
我又聽到一種樹葉劃過地面的聲音,眼睛追過去發(fā)現(xiàn)居然是葉子在“跑”向樹根。忽然我明白了,這秋天最先落下的葉子,是最心急歸根的那片。它腐爛在土地里,幫助大樹度過接下來的寒冬。
這小葉子還挺懂義氣的,我這樣想。大概龔自珍的詩最好地詮釋了這秋天的聲音——“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泥土’更護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