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四季
春風(fēng)夏日秋雨冬雪。
春苗夏花秋實冬無。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春草夏荷秋蟲冬冰。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前已有四篇專言四時之勝,今則總言之。
上來先說何則有此四季之妙邪?四季非舉世之皆有爾,為中道而得之。南則近于熱帶,終年皆為夏日;北則寒帶,冬冰則終年可見。惟吾儕所在之溫帶,近乎不偏,故而四季分明,適宜人居。此又為和之所得。中庸有言:“發(fā)而皆中節(jié)之謂之和。”海之季風(fēng)常有,而不時時,來則發(fā)而中節(jié),故四季各有可觀爾。中庸言此中和之妙,則言:“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惫识斓厮臅r皆不同,萬物造物皆有育。
古時四季,尤重春秋。何哉?凡大事,祭祀用兵之類,皆于春秋。故夫子刪述魯國之史名之曰“春秋”。春則更為重也,何者?古語云:“一年之計在于春”!洞呵铩飞蟻硐妊源和跽隆:螢橄妊源和跽?公羊釋之曰“大一統(tǒng)”之故也。故古人常言奉正朔。正朔乃大一統(tǒng)之中央所頒行之歷法。每年諸侯必赴王都迎請?zhí)熳铀v法,并供于祖廟,并饗以牛羊,此即為奉正朔。奉正朔,正衣冠,華夏之所以為華夏之故爾。
夏季為一年之中風(fēng)景最有可觀之季。太陽的光影魔法施之于大地,五光十色之景則入于我等眼簾。夏天之火熱,于我等身心之火熱正成差相仿佛。中國文人君子對天下民生之熱心正可譬之為夏季之驕陽,他們雖在這驕陽下淌灑汗水乃至血水,但樂以忘憂之情卻猶然不絕于他們內(nèi)心。
傷春悲秋。秋天帶給人們的常是悲涼之感。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初見如春,萬物蓬勃。悲風(fēng)者秋,萬物凋零!毒呸q》定立了文人傷春悲秋的基調(diào),從此文人都在這秋風(fēng)中大放悲聲,君耳中是否飄起了“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幾多愁”。
萬物歸零。冬季里,活動的動物已經(jīng)很少了,該放棄生命的已經(jīng)在秋末脫離了它的軀殼,其他的也在這時悶頭大睡。樹上早已沒有了生機(jī),矮草也早已枯黃。大哉乾元,也許就是這個感覺吧,生命都在空空如也中醞釀。記得某位被考官擠兌的沒有辦法的八股考生在他的考卷上寫下了這樣的破題:“圣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币苍S這冬天就是圣人立言之前的那個季節(jié)吧。
四季循環(huán)。正是在這循環(huán)中,人生在走向前方,世界在走向前方,天地在走向前方,歷史也在走向前方。綜而言之。中華民族五千年自上古以至于今日,我們都在四方一隅的“正”中,保持著我們的民族性,而這正就是我們經(jīng)歷的四季一年所奉的大一統(tǒng)中央。大一統(tǒng)中央正由于有著無數(shù)有名的無名的文人君子,在這四季里貢獻(xiàn)者自己對家國天下的熱情,才使得中華民族能夠屹立永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文人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人文情懷,春風(fēng)暖夏日炎秋雨涼冬雪冷,這些正于這些近乎癡顛的人文情懷產(chǎn)生了共鳴,一篇篇不朽之作正是由于這種共鳴而發(fā)生!盁o,名天地之始”,中國的哲學(xué)總是始于空或無,佛家說生住異滅,比之春夏秋冬其更應(yīng)之萬事萬物,而一切之始無不是空無和滅。
中國的人文不外是在春夏秋冬之中,展現(xiàn)著那種特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