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母親節(jié)憶事
昨天是母親節(jié),晚上散步回來九點多,給媽媽打電話,未果。
不知是媽媽的手機正在充電還是媽媽已經睡了,等了很久,手機里始終是令人討厭的“對不起,你所撥打的用戶已關機······”
其實我應該白天就打的,心里一陣后悔。悵惘之余,只好給媽媽發(fā)了條短信,送上我遲到的祝福:媽媽,謝謝您這么多年對我的養(yǎng)育!母親節(jié),彩彩祝您節(jié)日快樂,健康幸福!
發(fā)完短信,面壁靜思,往事涌上心頭。
我是個磨人精
“你小時候真是個磨人精!”提起我小時候的事,媽媽總會這樣笑著說我。而我,除了微笑著默認,更多的是愧疚。
“我不知道為什么人家?guī)Ш⒆幽敲慈菀祝規(guī)阍趺淳湍敲葱量,晚上連覺都沒得睡。晚上將你放在搖籃里,搖你睡覺,明明見你眼睛瞇上了,正準備上床睡覺,誰知一停止搖,你就哭起來,只得又給你搖······”
事實上,這還算不上磨人,真正磨人的還在后頭。
“你小時候特別讓人頭痛,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里出問題。感冒是家常便飯啦,一個月總有那么幾次胸口痛,一痛就翻江倒海地吐,吐得黃疸水都出來了。春天老往山上跑,每次回來都是一身疹子,夏天滿頭滿臉的痱子,到處長癤子······”
媽媽說的都是事實。
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媽媽給我喂藥的情景:媽媽抱著我坐在椅子上,椅子前面放一條紅漆條凳,條凳上開水、中藥、西藥、調羹、筷子一字排開,我脖子纏上毛巾,被媽媽捏住下巴,用筷子撬開嘴,一調羹白色的和水西藥糊或是黑色的中藥湯就被灌了下去,可瞬間又被我吐出來,媽媽則馬上又用調羹把嘴角流出的藥液刮進去——這是我們兩個人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下來,我們都精疲力竭:我哭得沒有力氣再哭,脖子上的毛巾全被藥液浸濕;媽媽滿頭大汗,望著懷里的我,無聲無息地流著淚,滿是憐惜、滿是無奈。
夏天長癤子的時候,頂著烈日走兩三里路帶我到鎮(zhèn)上醫(yī)院劃癤子、貼膏藥,胸口痛的時候背著我去醫(yī)院輸液······這樣的場景常常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顯現,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只要你們過得比我好
小時候,一到開學,媽媽就會特別勤快地串門走親戚,因為要給我和妹妹借錢交學費。
有一次,媽媽從外婆家借錢回來,笑著問我:“彩彩,你看,媽媽供你們兩個讀書,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學費都夠蓋一棟大房子了,將來你有出息了,怎么報答媽媽?”
我想也沒想,馬上接口道:“媽媽,不用擔心,等我以后賺了錢,給你蓋一棟很大很大的房子!”現在回想,我那時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啊,以為蓋房子就像玩搭房子游戲一樣簡單!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很欣慰:“傻孩子,其實媽媽是逗你的。媽媽不要你的房子,只要你們過得比我好就行了!”
“只要你們過得比我好!”從此,我永遠記住了這句話。
初二上學期的語文期中考試,我就以“只要你們過得比我好”為題,寫了一篇關于母愛的作文,得了全年級作文最高分,并被各個班的語文老師當做范文拿到課堂朗讀。我的那篇作文沒有優(yōu)美的文采,也沒有太多驚天動地的事例,可我知道它道出了普天下母親的共同心愿。
牽著我的手過馬路
某天傍晚去星湖灣散步,從躍龍路過對面加油站的時候,我看見:一位七十多歲的爺爺肩膀掛著一個大布袋,匆匆走在前面,而一個形體瘦小、滿頭白發(fā)的奶奶則蹣跚地邁著小步緊趕慢趕地跟在后頭。要過馬路了!只見那爺爺停下來,等那奶奶到得身邊時,眼神專注地留心來往車輛,一邊揚手示意車輛減速,一邊牽起奶奶的手小心地往對面走去。遠遠望去,就像一位年長的父親牽著自己的女兒小心地過馬路。
這個奶奶真幸福!我不禁感嘆。懷有童心,像小孩子一樣生活的人是快樂的,而像小孩一樣被人寵愛著的人是幸福的!
看著那漸行漸遠的兩個背影,突然很想念媽媽。
XX年到廣東念大學,就是媽媽牽著我的手過馬路,將我?guī)нM中大的。那年,我十九歲。
第一次從家里出來,看著那么多來來往往的車,我傻眼了:紅綠燈指示我看不懂,來來往往的車輛感覺一輛接一輛,似乎永遠沒有機會讓我過去。
“來,牽著我的手!”媽媽牽過我的手,神情淡定而謹慎,匆匆將我?guī)У今R路對面。
當媽媽牽起我手的那一刻,我頓時感覺我的生命有了另外一個人替我承擔,一種內心的安定和幸福油然而生。
不是你最喜歡吃菠菜么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次回廣州,家里吃的青菜都是菠菜,我很奇怪。
有一天,我終于忍不住問媽媽:“媽媽,您是不是很喜歡吃菠菜?怎么我每次回家您都買菠菜!”
“不是你最喜歡吃菠菜么?”媽媽很驚訝。
我愕然。突然想起好像有一次吃菠菜的時候,我說了句“嗯,這菠菜挺甜、挺好吃!”
或許正是我的這句不經意的話,讓媽媽記住了我喜歡吃菠菜。
鼻子酸溜溜的,一陣哽咽:“媽,以后您自己喜歡吃什么就買什么,不用遷就我!”
誰能想象平時大大咧咧媽媽卻將女兒隨口說的一句話深深地記在心里呢?除了愛,我想不出有其他的理由。
守望的距離
畢業(yè)后,媽媽希望我留在廣州工作,跟她住一起。而我最后還是選擇了生活在別處,我知道自己有那么一點自私。
不留廣州的理由,除過廣州的浮躁令人生厭之外,性格的乖戾更是一個重要原因。
或許是因為從小到大習慣了一個人生活,我總是很自我:散漫、不喜歡受拘束,遷就自己的缺點但從來不遷就別人,自私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而不念及其他。
我知道不管是誰,和我生活肯定很累。朋友說我是一個過于苛求自己、追求完美的人,其實換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瑣碎、挑剔。
在肇慶工作不久,媽媽恰好有一陣休息,于是我把媽媽接過來玩。看著我每天用毛巾擦地,家里一切收拾得整整齊齊,媽媽無所適從。
有一天下班回來,看到媽媽將我晾干的衣服折疊得十分妥帖,很是驚訝:第一次見媽媽將衣服疊得這么整齊!那得花多少時間和心血。
“媽,我自己折就可以了!”我很抱歉。
“又不讓做飯,又不讓折衣服,我在你這里簡直閑得實在沒法呆下去了!”媽媽很無奈。
或許外人看來,我不讓她做家務是怕她累著,其實我是怕她做得沒我好:擦地擦不干凈,做飯不好吃,衣服疊得皺巴巴。因為一直以來媽都是那種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的人,而我總是過于斤斤計較。很多人說我有潔癖,其實有時候覺得是自己思想有潔癖。
是的,因為我的計較,因為我的不肯遷就人,所以跟我生活在一起,別人就不得不遷就我,而我又不愿看到別人因為遷就我而努力去改變他們自己——我知道那是一件很辛苦也很痛苦的事。所以,我一直都不想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我知道,如果我們生活在一起,因為我的瑣碎和挑剔,我肯定會對她不滿、嘮叨、發(fā)脾氣。與其痛苦地生活在一起,還不如彼此美好地懷念。
相念而不相處,隔著親情的距離,我們守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