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烏鴉與狐貍》
我小的時候嘴可饞了,經(jīng)常帶著糖果出去,一邊吃一邊玩。和我一樣,那個年齡段的小孩子都特別嘴饞,看見有人吃東西就心里癢癢,動不動就向人要吃的,所以我成了他們追蹤的目標。他們想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向我要糖吃,最后見我實在不肯給他們,就開始用騙術:“我用一輛小汽車換兩塊糖吧,明天給你”,“我家里有一個變形金剛……”,就這樣我被騙走了很多很多的糖果。
有一次,我拿著一包苞米花一邊吃一邊散步,正好遇上那群喜歡向別人要東西吃的小孩子正在路邊玩耍,我沒理他們就走開了。突然我發(fā)現(xiàn)了一張非常漂亮的卡片掉在路上,就把手里的苞米花放在了一旁的石椅子上,撿起卡片一看,像是有人從《伊索寓言》里抄下來的一個小故事,名字叫《烏鴉與狐貍》。我被吸引住了,認真地讀了起來。故事說的是一只狐貍有很多天沒吃東西了,餓得快不行的時候遇到了一只烏鴉。烏鴉嘴里叼著一大塊肉,狐貍很想吃到那塊肉,就想了一個騙術:夸烏鴉的聲音非常好聽,還請烏鴉給它唱歌。烏鴉被感動了,就真地給狐貍唱起歌來,可剛一開口,肉就掉到狐貍嘴里去了。當時我覺得烏鴉非常愚蠢,這么容易就給狐貍騙了。當我回過神來去拿我的苞米花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苞米花已經(jīng)進了那幫淘氣孩子的嘴里了,他們正得意洋洋的看著我笑呢。我明白了,原來那張卡片是他們故意仍在路邊的!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不正是故事里的烏鴉,而他們就是狐貍嗎?其實,他們的騙術一點也不高明:如果烏鴉稍微動動腦筋,就很容易識破狐貍的詭計;同樣,當小孩子向我要糖,說“你給我五塊糖我就給你一個變形金剛”時,我起碼應該先看看他是否真的帶來了一個變形金剛,或者干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吃一塹,長一智。“烏鴉與狐貍”的故事,讓我學得聰明多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同學們,你們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當你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先想一想烏鴉的下場,做一個聰明的人。 簡評:原以為是個續(xù)寫,沒想到是話外有話.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