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征文:趁他還未離開
八(1)班許明禧 古有孔融讓梨的美德,文天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钡膼蹏窍,程門立雪中求學(xué)的精神,聞雞起舞中請老刻苦,負荊請罪中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zhì),宋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對老師“色愈恭,禮愈至”的態(tài)度,這些品質(zhì)都是如今的我們應(yīng)有的素質(zhì)。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曾經(jīng)盛滿激情的說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與地球!辈诲e,人事國之本,少年更是國家希望之所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沒有前途和希望,就看這個國家的少年們的精神面貌就大致可以推論了。 但如今的少年由內(nèi)而外的顛覆“學(xué)生”這個形象,有的把頭發(fā)染燙成五顏六色的齊心怪狀顯得非常與眾不同;有的身著奇裝異服跟隨所謂的潮流把街道、小區(qū)、學(xué)校變得如同孫悟空的世界一般;有的仗著自己的年輕以拉幫結(jié)派的方式虛度年華,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有的更勝者目中無人,對待自己的父母也毫不客氣,要起零花錢來振振有詞。是年輕是資本,我們有的是時間,足夠我們慢慢消耗,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所浪費的今天是死去的人多么奢望的明天! 再次翻開我們那本屈折、心酸飽含鮮血和恥辱的歷史,還記得南京大屠殺嗎?我們的同胞一個個接連死在敵人的槍支彈藥下,你可否想象一下,在幾分鐘前南京大市還有人來人往,大人帶著孩子去上學(xué),一位大伯在與賣菜的討論著價錢,賣冰糖護理的正高盛的吆喝,可是幾分鐘之后槍聲打響剎那間妻離子散,遍地橫尸,鮮血淋淋,看到這兒我腦海里滿是凄慘、幼嫩的哭聲、嘶吼聲;“媽媽·····”那些死去的人多希望能夠好好的活下去,那些戰(zhàn)爭中孩子們多么渴望能踏上學(xué)堂好好的上一課。 如今我們有很好的條件,有好的老師來教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我們該怎么做的事呢?趁青春還未走遠,我們應(yīng)盡自己的一份義務(wù)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