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主題征文:春風沐雨,千秋清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題記
人間四月,清明時節(jié),江南杏花的清香散布小巷,煙雨掠過歲月古老的城墻,夢一般的穿越歷史的長河,譜寫下多少傳世贊歌?淡淡回首,山河共一色,日月照古今,在恣意輾轉(zhuǎn)的四季間,是誰,在默默吸收著清明節(jié)的千古精魂?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且將時光撥回到兩千多年前,介子推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晉文公的一世清明。
春秋末年,公子重耳遭人陷害,被迫流亡,在那個烽煙四起的亂世中,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身旁近臣,一一離去,而子推卻始終伴在重耳左右,為他割肉歃血,重耳才得以存活。十九年后,重耳君臨天下,論功行賞,子推卻長久不受,無奈,重耳只得放火將子推逼出,可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子推寧死也不肯接受封賞,死前只留給重耳一封血書,“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重耳默默收起血書,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為寒食,來紀念子推這位英魂人物。然后,他勵精圖治,最終笑傲春秋亂世,成為一代明君。
千百年后,山河輪轉(zhuǎn),世事變遷,但這段故事卻流傳不息,子推的忠肝義膽,不是慷慨悲歌,也無蒼涼浩嘆,卻成就了一番宏圖霸業(yè) 。在這個煙雨繚繞的清明時節(jié),點一盞明燈,來祭奠這個忠義的英魂。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歷史輪回到了那個煙花深處的北宋。繁盛的都城難掩江山的羸弱。一樣的綿情時節(jié),醉人的西子湖畔,山色空蒙,水光瀲滟。他,一壺清酒,欹枕江南,傾瀉著壯志難酬的情緒。曾經(jīng)的豪情卻因與當朝政見不和而被迫磨滅,烏臺一案,使得他為國歃血的心愿徹底破滅,持節(jié)云中,試問何日再遣馮唐?東坡的一生,都在為國事操勞,人在暮年,雄心不減,或許他不曾像岳武穆一樣征戰(zhàn)沙場,但他的愛國之心卻終生未滅,“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期待著有那么一天,可以為國效力,為江山貢獻自己的豪情。他期待著自己名垂青史并不是因為文章而是以一個金戈將軍的名號。一腔碧血,換來萬古忠義。
如今,春風沐雨,雨紛紛,在陽春的西子湖畔,用一杯明前龍井,渲染開馥郁的茶香,來祭奠這位才子。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蘇軾的愛國志,將隨著這清明雨,永遠激勵著我們后人。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煙花拂過北宋,來到了那動蕩的南宋末年,外敵入侵,江山飄搖,戰(zhàn)火硝煙,兵敗連年,傾家傾國,咫尺之間。為了重塑河山,文天祥領(lǐng)兵抗敵,金戈鐵馬,誓與國家生死存亡。臨安城月色依舊,天下卻已易主,天祥不幸被俘,敵人試圖勸降他,但文天祥一身正氣,誓死不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終,他以身殉國。
千載過后,國家又經(jīng)幾世,可我們卻始終無法忘記文天祥的民族氣節(jié)。他就像一束明亮的陽光,照亮了一個民族前進的道路。春日里踏青,清明節(jié)祭祖,灑下一杯清酒,讓我們來祭奠這傲然千古的忠魂。
歷史不能允許我們?nèi)ネ浫魏我欢蝿尤诵钠堑募粲,翻閱近代史冊,又記載了多少正氣千秋的血色贊歌,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革命先烈,把熱血灑向紅塵,留肝膽向昆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歌樂山烈士,徐州烈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太平盛世,那么鮮明的正氣,令原本黯然的清明,多了幾許蕩氣回腸的深韻。
時光的流逝斑駁了青史,歲月的更迭滄桑了記憶,在這個煙雨紛紛的清明,邀一杯佳釀,祭奠那些逝去的過往,縱然前世萬象已化作過眼云煙,但那千秋的文明卻始終未散,如璀璨的燈光,照亮了萬古清明的華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