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脫俗
導語:春姑娘漸漸遠走,夏天的暑熱還未開始,但中考的氛圍已經是日益緊張。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各位中考學子整理的關于中考作文指導的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深入生活獲得第一手材料,是將故事寫得曲折和生動的必要前提。在已經擁有故事素材的基礎上,要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精彩脫俗,以下技巧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懸念法
在作文中設置懸念,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造成文章的層次美,發(fā)人深思,引人入勝,因而也更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如課文《驛路梨花》:深山月夜,梨樹林邊,"我"和老余急于投宿卻找不到人家,好不容易發(fā)現小茅屋卻不見主人,于是"我們"猜測:"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這就是一個懸念;緊接著來了"我們"以為是主人的瑤族老人,他卻說"我不是主人",那么,主人到底是誰呢?這又是一個懸念;最后,瑤族老人打聽到的主人哈尼族小姑娘終于出現,"我們"要謝她時她卻說:"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這樣一波三折、層層設懸的巧妙構思,使得故事情節(jié)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2.抑揚法
楊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這種寫法的典范。文章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我"對蜜蜂由討厭到喜歡,再到贊嘆,甚至"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現出一條明晰的線索:討厭蜜蜂→喜歡蜜蜂→贊嘆蜜蜂。這樣通過抑揚對比,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并且由物及人,熱情歌頌了"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的人們的奉獻精神。這種作文主題鮮明、情感強烈,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寫起來也易于操作。
3.巧合法
有道是"無巧不成書",學生作文《朋友》中的"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但因為曾有約定:"誰要是先得到《搜神記》,絕不能忘了好朋友",猶豫萬千終于忍痛割愛,把愛不釋手的書寄贈好友。不料就在"我"將書郵寄出去的那一天下午,卻收到了好朋友給"我"寄來的同一本書。作文就在這樣的"巧合"中對"朋友"作了具體而生動地闡釋:好書令人心儀,友情更應珍視;真誠的付出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4.背景法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張嬰兒熟睡的照片和一張母親微笑以及母親傷心欲絕的照片分別疊放在一起,前者人們依然認為是嬰兒熟睡,后者人們卻認為嬰兒已經死亡?梢,同樣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發(fā)生,給人的感受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師家訪,本不是件稀罕事兒,但一名學生將老師家訪的時間設定在"因為家里窮,我不得已輟學"的"正月初十",而且是一個"好陰暗,好陰沉,烏云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傷心天氣,寫成作文《那天,班主任來接我》,讓陰沉的天、連綿的雨、泥濘的路映襯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懷與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偉大責任。作文以景襯人,人物形象鮮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題深刻,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5.組合法
所謂組合,其實就是將幾個類似材料選取一個為主,綜合其他材料合成另一件深刻完整的新事情。例如有這樣三個材料:A、有一個住宿生病了,兩天沒有吃飯,老師就買了餃子送到宿舍,學生深受感動;B、另一位老師給幾位中秋節(jié)不能回家的學生分發(fā)月餅,勸他們不要想家;C、還有一位老師對違紀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該生決心改過自新,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三個故事都表現了老師關心教育學生這一主題,但單獨成文又都嫌表達不足。如果把這三件事情糅合在一起,改寫成: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名因違紀而鬧情緒且已兩天沒有吃飯的學生躺在宿舍床上,想著每年這一天一家人團圓的情景,再加上自己犯了錯誤又孤單一個,便有了更想回家的念頭。這時宿舍門開了,老師提著月餅走了進來,學生不禁感動得淚流滿面,承認了錯誤并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再看一看,情節(jié)是不是生動多了?
6.聯想法
寫"事"作文并不是單純地講講故事而已。任何形式的文學作品,不是給人以美的熏陶,就必定有思想上的啟迪,從而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著名作家金馬的《螻蟻壯歌》,寫了群蟻被大火包圍之后迅速抱成一團蟻球滾動著突圍。在突圍過程中,蟻球外沿的螞蟻不斷被燒死,但蟻群最終得救了。作家接著由蟻聯想到人,文章結尾說,如果人們也能像螞蟻那樣萬眾一心,就能克服任何困難。這個聯想,就起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讓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華。
以上六法,只是在我們已經擁有故事素材的基礎上讓筆下的故事更加精彩一些的常見技巧。要知道,僅有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觀察并且注意積累,在我們的頭腦中儲備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才能在寫作時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