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
整理房間時看到一篇自己當初寫下的小學作文,里面有這樣的一段話:“許多個下午,我坐在小區(qū)里秘密花園的草坪上,在和暖的陽光下讀書,人好像輕飄飄的隨著書里的故事去了。”想想最近一次讀書是幾個月前只看了幾個章節(jié)的《百年孤獨》,也早已忘了何塞·阿爾卡蒂奧究竟是父親還是兒子的名字。
我感嘆于新媒體發(fā)展之迅速,從紙質(zhì)書到博客,從140字的微博到不斷更新的微信,這似乎很神奇,每天的24小時,似乎比最初要少了很多,每件事一定要做的更快,更短,我們被一次次地呼吁和吶喊著高效,速度,在細小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于是我們匆匆地不加思考不顧一切地拼命向前不敢回頭,生怕在回頭的剎那被別人趕超,我們永遠在和一個虛幻的“別人”賽跑。
生活于是被撕扯的七零八落:1分鐘可以背兩個單詞;1分鐘可以回復(fù)一條消息;1分鐘可以瀏覽一篇雞湯……猛然發(fā)現(xiàn),我竟如此熱衷于將時間劈成無數(shù)個一分鐘——我什么都做了,又好像什么都沒做。
碎片化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變成了一個個時間的奴隸,被驅(qū)使著絞盡腦汁的想要高效的利用它。靈魂,會不會在碎片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乃至窒息、孤獨地死去,留下一具空虛的軀殼?
可生活,真的是被時代碎片化了嗎?
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史,科技進步是一股不曾逆轉(zhuǎn)的主流。與其說是生活變得碎片化,不如說是生活多元化。成為碎片的不是生活,而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
我們隨波逐流:讓自我被左右,讓生活被拉扯,讓內(nèi)心被劈成碎片,因為從小被安上的“適者生存”的枷鎖,堅信對于難以撼動的大世界,只有改變自己,這無疑是現(xiàn)實卻正確的。我想,需要修正的或許是適應(yīng)的方式。蘇軾曾說:“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碎片和夢想在某種程度上同樣能達到統(tǒng)一:華羅庚小時候幫助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趁著顧客來來去去的零碎時間埋頭看書演算起數(shù)學題,終于取得成就。用一塊塊拼圖一樣的碎片填滿夢想的藍圖,也不失為“適者生存”正面范例了。
愿在多元化的時代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完整的凈土,愿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