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00字
“碎片化”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它的本意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
我們現在正處在這樣的碎片化時代中,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碎片化生活……層出不窮的新詞匯昭示了碎片化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在它的沖擊下,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碎片化閱讀是與我們最密切相關的。越來越多的人推崇碎片化閱讀的方式,認為他給我們的閱讀帶來了便捷。想要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識和資料,只需要打開互聯網就可以輕松獲得,而且有了手機還可以在利用每天的各種瑣碎時間來充實自己就如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樣努力學習。同樣的還有碎片化閱讀,人們再也不需要端坐在電腦前挑選物品,二十在飯后休息時,排隊等待時,任何的閑暇時間都可以讓你的購物需求被滿足。
這樣看來,碎片化似乎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增益,但這就是全部嗎?
不知不覺中,“五分鐘掌握寫作技巧”,“十分鐘讀完一本書”……所謂的”干貨“漸漸在我們的視野中頻繁出現。似乎每個人看到這些東西都忍不住點開來”汲取知識“,可我想到曾經在互聯網相關的報道上看到過的一句話”互聯網的危險之處,在于知識過于豐富,人們便誤以為,再也不需要把它們整合,直接拿過來用。“只學到皮毛卻又想快速成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們漸漸失去耐心。而且還有一直接的弊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這些文本大多是非連續(xù)性的,根本無法幫助我們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更可怕的是,身處自媒體時代的許多人,甚至為了吸引眼球只道出了事情浮華的表面,但背后真正的原因卻被拋之腦后。就像前不久爆火的某省中考狀元“吳思齊”,她的照片在被報紙刊登后,有人發(fā)現那是一張她與男孩牽手的截圖,人們一時嘩然,“早戀使人進步”等言論都不乏有之,但后來經過澄清發(fā)現那只不過是畢業(yè)照必有的流程罷了。
回過頭來想想,你所讀到的干貨真的對你大有助益嗎?你在沖動下買到的東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或許現在是時候來管理一下我們的碎片化生活了。其實我認為他的形成不止在于快速發(fā)展的外界帶來的影響,更在于我們自己內心的一種“迷茫”。碎片化遮蔽了我們審視自己的雙眼,一直被動的在接受卻又不去主動的整合,這是造成混亂的原因。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點頭同意他人的觀點很簡單,但更重要的是去傾聽我們內心的聲音。在古代的哲學世界里,哲人們的活動場所就在藍天之下:赫拉克利特在破廟旁,蘇格拉底在街頭,亞里士多德在森林中……他們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一遍遍的拷問自己的靈魂,最終得出了智慧的答案。豎立自己的目標,找準時機,伺機而動,這是我們在碎片化時代中自處的最佳方式。更重要的是,撥開層層阻礙視線的迷霧,尋找最深處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