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00字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感覺自己的生活漸漸變得不同往常。
早上的時間緊湊到不正常,為了趕六點二十五分那班能保證我準時到校的公交車免不了五點三刻就從床上爬起來,做一切事情都總要以最快的速度——如果晚了一分鐘出門,也許就要面臨下車后狂奔幾百米在預備鈴響起之前沖進教室的命運了。
上車后總歸是沒有座位的,從始發(fā)站算起也僅僅是第三站而已,車上的人多得匪夷所思——一年多下來,我也算是了解了他們在這被緊張地切割成碎片的早高峰時段會干些什么:比我早上車的初中生幸運地占到了座位,書包躺在懷里,攤在包上的好像是和我包里一樣的英語課本;有幾個職校的學生聚在一個座位旁邊,短短的二十分鐘夠他們痛痛快快地玩一場“王者榮耀”了,壓低過的聲音掩不住游戲帶來的激動;年輕的上班族既沒有少年們的勤奮也沒有他們的活力,捧著手機從不抬頭;老人們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著,利用著短短幾分鐘給自己的生活增添著樂趣……
大約半小時過去,車上的人陸陸續(xù)續(xù)地下車。終于有了座位,我從書包里掏出幾張紙片——從《將進酒》到《長恨歌》,從《觀刈麥》到《前赤壁賦》,哪一篇文章不是在抽絲剝繭擠出的十幾分鐘里牢記于心的呢?
下車過后再走上幾分鐘的路,這一天的生活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上課,下課,似乎是無限死循環(huán)。誰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時候這個人就寫完了全部的作業(yè),那個人就搞定了手中的長詩文。不可思議卻又理所當然。
放學后的時間被分割得更為細致。
回去的路上和上學無異。到家后草草閱讀幾眼喜歡的書籍,吃飯時草草看幾眼新聞,隨意緊湊的生活已經(jīng)成了固定的格式。
寫作業(yè)休息的間隙母親總會拿來班主任要求收掉的手機,不需要思考就知道有人又讓我給他發(fā)一下對方?jīng)]帶回來的卷子本子之類各種,但是仔細一看會發(fā)現(xiàn)半小時之前的一句“在嗎”是沒有下文的——很明顯是在題山卷海中鉆空子發(fā)來的消息了。
順便看一眼某在線教育機構(gòu)的APP,買一下最新出的一元課;再順便看一眼小說網(wǎng),了解一下那些劇情奇特而思路又極其不正常的小說有沒有更新;最后順便看一眼社交軟件,在線的寥寥數(shù)人是否也是在與作業(yè)“短兵相接”的空檔悄悄地走神?
也就是兩三分鐘的短暫休息,手機重新恢復關(guān)機狀態(tài),思維迅速轉(zhuǎn)換到面前的卷子上。
……
洗漱完之后躺在床上,細細回想過去的一天,似乎整個世界都被分成了無數(shù)塊,宛如難度巨大的拼圖,零散至極;卻又在那一瞬間組合成具體的畫面,嚴實合縫,沒有一點罅隙。明明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又為什么感覺每天都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哦,想起來了。
曾經(jīng)的世界慢慢悠悠的,不需要急,不需要趕,懶洋洋的,像是冬日的陽光;不需要從24小時這塊海綿里擠時間,可以用稚嫩的小手抓著筆用一小時寫篇日記,可以肆無忌憚地看電腦玩游戲而沒有人嘮叨……
我是在懷念嗎?
不。
遇上匆忙的碎片化生活,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一切都是那么緊張。莫名其妙、理所應當?shù)钠v感在快節(jié)奏的城市中反而讓人感覺充實。碎片化的這一切又何不是給了人自行選擇、安排的空間呢?乍一看確實乏善可陳,如果適應了、習慣了,而且學會利用它們了,就會換“受益無窮”這個詞來形容了。
定好明天五點三刻的鬧鐘,關(guān)燈睡覺,這一天算是徹底結(jié)束了。
窗外沉沉的夜色準備著代表嶄新一天的碎片拼圖,無數(shù)種拼接的方法正等待著全世界72億人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