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利與弊作文1000字
在手機和網(wǎng)絡風行后,有人提出了碎片化的生活這一概念。這無疑是十分貼切的貓叔。手機的出現(xiàn)就好像往我們石頭塊般的生活里注入清水和西沙。這樣似乎大大利用了時間。但真的沒有問題嗎。
首先我們得承認,手機確實是偉大的發(fā)明。網(wǎng)絡購物、手機支付、地圖查詢等功能大大發(fā)表了生活。各種新聞、資訊、詞條、知識都能信手拈來。比起在圖書館上躥下跳,有手機顯得便利多了。
可是是否有人發(fā)現(xiàn),他似乎在侵占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固然一直有。但用來干什么卻不太好說。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豈止碎片?
以閱讀為例。作為一個十七八的小伙子。我也愛網(wǎng)絡文學。我發(fā)現(xiàn)自己能不知不覺讀下幾千章小說。直到有一天,我在app上下載了易中天先生的《祖先》。對于此類文史作品,網(wǎng)絡碎片閱讀似乎有點不合適了。我常常記不得先前的內(nèi)容,對于書中以上古到先秦的等等贅述,只記得很小一部分。邏輯鏈條支離破碎。我關上手機,倚著頭想。
閱讀從表面上看,只是一頁頁往后翻。但它包含了你的思考。從書上接受,然后思考,最后變成你的內(nèi)涵。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心理狀態(tài)。極少有人能拿起書便靜下心,投生于知識。人們往往需要一個過渡階段。才能入定。然碎片閱讀完美回避了這個問題。你幾乎無法入定。網(wǎng)絡小說之所以火,在于情節(jié)與描寫。他沒有內(nèi)涵。你不必思考,只需翻頁。你得到的是低級的視覺感受,但缺失的是內(nèi)心思考。
我給碎片閱讀總結為快短粗。翻頁快,時間短,內(nèi)容粗。這其實已經(jīng)背離了閱讀的意義。
同樣的,還有社交。
我記得有篇課文《巢谷傳》中的巢谷仿佛大半輩子都在跋山涉水。只為與友人相見。我看完第一感覺很難過,因為他窮極一生的事,我們現(xiàn)在只需花幾秒。
古人十分看重社交。尤其是文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現(xiàn)在只需搖一搖,你能找到世界各地的故人。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很向往古人的生活。東坡被貶卻能今日賞黃菊,明日游赤壁;歐陽修天天寬行簡政,帶領一眾人上山喝酒行令。快意人生,瀟灑恣意。青山綠水間有知己好友相伴;嬉笑怒罵中夾雜著酒令聲和流水聲。那樣的生活確實令人向往?扇缃衲?
踏歌縱酒攜侶游?有了微信都不愁。美好的場景瞬間變成了一白一綠兩排氣泡?v情山水的喜悅只寄托于獲贊數(shù)……這樣的碎片社交,還能為人喜愛嗎?
我們必須承認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但閑暇之余,是否應該想想如何把握這碎片化的生活呢?我想,只要正確把握,生活依舊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