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能缺席好書
今年9月初,我的同桌,貼出了自己的暑假閱讀書目,一共10本書。細細看來,我不免大吃一驚。這10本書內容各異,古今中外,古典時尚,偵探游記……不僅有汪涵、郭敬明的書,也有張愛玲、莎士比亞的書,還有蔡康永、伊樂的書,有的書我看過,有的書則只是略有所聞。每一本書她都寫了喜歡的理由,字里行間流露出個性的思考。讀汪涵《有味》,她這樣說: “是汪涵哦!《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沒想到在娛樂繁華的外包裝之下,競包裹著這樣一顆淳樸的心,折扇、古琴、靖港香干、油布傘、糍粑、木盆、箭、筆……是南方農村的真實寫照。汪涵文字功底也很好,讀它的時候需要一顆平靜的心,這樣才能拔開一個個的方塊字,尋找自己靈魂深處流淌著的血液!憋@然,她看的不是熱鬧,而是真誠地在字里行間尋找那份能與自己共舞的情感。
多讀點書總是有意義的,開卷有益!但課外閱讀與考試學習天生就是一對冤家,外出講座,很多學生經常問我同樣一個問題:“我想多讀點課外書,但學習考試的時間也很緊張,到底是多讀點課外書好,還是先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難題。恰恰相反,多讀書的同學學習成績也很棒,關鍵是你怎么去分配讀書和學習的時間。
那么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書來讀呢?每年出版的雜志、圖書、報紙等數以千萬計,如何從汪洋的書海中找到能和自己對上眼的書?這又是一個難題。北大曹文軒教授提倡讀有“文脈”的書,以繼承文字的高貴“血統”。這是不錯的建議。讀一本書,如果你能沉浸進去,在自己荒蕪空白的地方,種上了希望的種子,讀完就能收獲一片鮮花果香,那你就不虛此行。
青春不能缺席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