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jié)日記三篇
篇一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lǐng)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離我很遠的地方。(我個人覺得的很遠,但其實還好)
在掃墓的前一天,爸爸和爺爺先準備齊祭祀物品(有鞭炮,紙錢,鐵鍬)。我毫不情愿地跟隨著爸爸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掃墓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節(jié)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jié)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xiàn)。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nèi)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jīng)風一吹能發(fā)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jù)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jù)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jié),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2]也極盛。”聽了爸爸的回答,我恍然大悟。
到了墓地,下車啦(我爸爸開車去的)。爸爸安排我跟著媽媽一起,媽媽答應(yīng)我了。然后我跟著媽媽還有大家一起。去上墳的路還得上一個小土坡,這一路,可辛苦了,因為也都是小石子小路。
終于到了墳前,我已經(jīng)累壞了,不顧一切的坐在了草地上,看著爸爸和家人把在家里準備好的紙錢用打火機點燃,然后,爺爺在做“帽子”(用鐵鍬在土上做的)然后,爸爸媽媽叫我去給老祖公燒香磕頭,我按照爸爸媽媽的吩咐磕頭了,還偷偷在心里許愿了呢,我希望老祖宗保佑我考好試,保佑我們?nèi)叶冀〗】悼档,快快樂樂的?/p>
今天真開心。
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中。
清明節(jié)又叫做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是祭祖和懷念過去的親人,也是人人都要去掃墓的日子。這個節(jié)日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一般在公歷4月5號的前后,節(jié)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這近20天內(nèi)均屬清明節(ji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我也不例外,周日的一大早,我便和家人一起去臥龍山掃墓,遠遠望去,一排排的墓碑莊嚴而又嚴肅。那是對一位位親人的悼念,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到了奶奶的墓碑前,燒紙錢,看著這燃燒的熊熊火焰,這可是承載著我們對逝去的親人多年的懷念之情啊!這不是什么別人所說的迷信,而是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和思念之情,這不僅讓我想起了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革命烈士們。
他們?yōu)槲覀兊淖鎳鴴侇^顱,撒熱血。殺死無數(shù)的敵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強勇敢,他們的英勇善戰(zhàn)。他們團結(jié)一致和大無畏的奉獻精神,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在生命和抗日之間,那些革命烈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抗日,選擇了保家衛(wèi)國的大無畏壯舉,他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無辜百姓啊!可是他們?yōu)榱俗约旱膰,不怕犧牲,為了民族的對立,勇敢的和敵人拼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和平安定的國度里,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豈能辜負他們呢?
篇三
每一位烈士為了保護人們,讓人們得到快樂的生活,便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就是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寫得這首詩,就是為了表達自己思念死去的親人,今天我們就來掃革命烈士的墓碑,四年級六個班幾百多人,都要去掃英勇無比的革命烈士的墓,我們又是激動、興奮,同時也很悲傷。
老師發(fā)給我們小白花,要獻給烈士們,我們一手拿水,一手拿小白花,一臉悲哀的出發(fā)了。
我們走啊走,走到了大街上,很多人一直注視著我們,“哎呀!我累得氣喘吁吁了”是有氣無力呀!但是還是堅持走,不一會就到了革命烈士紀念塔。
先是兩位“主持人”講話,接著3分鐘默哀,最后獻小白花,一個接著一個,好多小白花,我展開小白花恭恭敬敬的嚴肅的,輕輕地放在上面,就在這時,我被感動了,眼眶紅紅的,但是還是用衣服擦去了眼淚。
敬愛的烈士們,我欽佩你們這種為民服務(wù)、無私奉獻、舍死忘生的高尚品質(zhì),我會向您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