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清明節(jié)祭祀作文400字三篇
篇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jié),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今天早上,我們?nèi)以缭绲仄饋,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便啟程去祖先的墳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一些涼涼的,也許是因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氣溫下降了許多。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很平穩(wěn),一個小時,我們便來到了墳墓的山腳下,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都手持鮮花、元寶還有許多祭奠品。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還能聽到刺耳的爆竹聲,嫩綠的小草從土里鉆出像衛(wèi)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墳墓上早已擺好鮮花與供品。啊,還有比我們來得更早的哪!我們來到太爺爺?shù)膲災骨,先是把墳前的亂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擺好供品,鮮花。東西全部擺好了之后我們便行了跪拜禮。行完跪拜禮后爸爸和叔叔便燒起了紙錢,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著。由于紙錢太多,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將紙元寶點燃燒給太爺爺他們。
最后祭奠完畢,我們便回家了,也許是心情的原因吧,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講話。但是我的心情更加的郁悶,因為我下午還要參加考試。
篇二
陽春三月已經(jīng)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空氣里彌散著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jié),游子們心里就會涌起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他們千里迢迢趕回家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xiāng)多待上幾天,和家人永不分離。清明節(jié)也正是游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著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開展清明紀念活動,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更好的面對未來。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是我們永遠也不該忘記的;貞浭橇α恐础肋h不要忘記周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
篇三
天空下著綿綿小雨,我們還是踏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去拜太公太婆。
來到山腳下,雨兒早已濕潤了泥土,風中帶著山上草兒`花兒的氣息一下子彌漫了整座山。我走在前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拿著一些用品一起上山了。山路十分難走,鋪滿了落葉和一些已枯萎的植物,旁邊的雜草也有我一半高了。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絆倒了。這讓我見識到爬山這么難。
終于到了目的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安琪,把這里的落葉掃干凈!眿寢屨f道。這么臟,讓我掃。唉,沒辦法,誰叫我要急著來。只能拿起掃帚掃了。雨仍然下著,一滴滴打在我的臉上,冰冰的、涼涼的。不時刮來一陣風,落葉開始調(diào)皮起來,在空中跳起舞來。我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落葉又鋪成了一條毯!坝憛挼娘L,我恨你!蔽以僖踩淌懿蛔×。放下掃帚坐在一邊發(fā)呆,還嘟囔著“我不干了”。媽媽看見我這樣笑的合不攏嘴,沒有辦法,只好自己來掃。
一切終于準備就緒,開始拜太公、太婆了。我站在墳前,學著老一輩人的樣子“雙手合并,并說“太公、太婆,今天做清明,有客人自己帶來,吃后鈔票自己拿去”。然后再拜幾拜。
燒紙錢了,奶奶總是把紙錢分成三份,再點燃紙錢燒給太公、太婆。
放鞭炮了,我總是躲得遠遠的,怕打到我自己?蓩寢寘s說:“不要怕,沒事的!蔽疫是不相信,自己顧自己的。
掃墓結(jié)束了,我們匆匆下了山——因為雨越下越大了。
清明節(jié),一個悲哀的日子——連老天也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