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初中作文4篇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清明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傳承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與情感。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清明初中作文4篇,一起來欣賞吧。
清明初中作文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庇忠粋清明節(jié)到了。早上,我們一家早早的起來便去北山祭奠老太。在老太去世的一年內(nèi),我們都十分懷念她老人家。老太的一生充滿艱辛和勞累。老太爺去世的早,老太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重擔,獨自一人把奶奶和舅爺撫養(yǎng)成人。在每一個晚輩的心目中老太都代表著勤勞,勇敢和善良。
記得有一次,我們?nèi)覄偝赃^晚飯,老太就挽起衣袖,伸出她那雙瘦骨嶙峋,青筋暴露的手,要去幫我們洗碗。我問道:“老太,您的手為什么那么難看?”奶奶聽見了對我說:“孩子,我們能長大成人,上學(xué)受教育,全靠老太那雙手為別人洗衣服掙錢換來的!甭犇棠踢@么一說我不不由的愧疚的低下了頭。老太說:“你們趕上了好時代,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學(xué)習,將來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在我的記憶中,無論何時,老太身上穿的衣裳總是洗的干干凈凈,清請爽爽。穿的整整齊齊,精精神神。
我永遠都會記得,老太臨終前我們常去看望她,她虛弱地躺在床上,雙眼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是我從老太的眼神中可以體會到她對我們眷眷不舍和對幾個重孫美好的期望。
在老太墳前,我們拔去野草,培上土,擺上了鮮花。我還在墳的周圍灑上了老太愛喝的美酒。
我站在老太墳前輕輕地說:“老太,你在天堂還好吧?”
清明初中作文2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jié)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jié)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xiàn)。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痹谖覠o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jié)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yīng)吧。
又是清明了!澳袃河袦I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初中作文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贝巴猓暝阡冷罏r瀝,車在顛簸的旅途中飛馳著,后箱里,放著束白黃交錯但又帶著一抹憂傷的花兒,“爺爺,我們來看您了!”
越過崇山峻嶺,滿山都有著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爸爸有些自豪地說:“這些都是你爺爺種的呢!”聲音卻仍是那么悲傷。墓前,一輪紅日在頭頂,爺爺在天國。無雨,寂靜得很,汗如瀑布一般滴在肥沃的土地上。默默地靜立在前,所有人沉默不語,屏不作聲,心中似裝著沉甸甸的包袱,終于,爸爸打破了沉寂,打掃起墓來,見狀,大人們都開始打掃起來,“吁!”我心中嘆了口氣,終于不在緘默了。
匆匆地,不愿再回首,幾滴雨水滾落下來,不一會兒,便不下了,你們又何懂得?只有我知道,那是爺爺在悲傷,在哭泣喲!心中,我在默默安慰著,邊上的花格外嬌艷,挺立風中的油菜花,藍艷艷的忽忘我,還有那鮮紫的不知名花兒……
都說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墒菭敔,我親愛的爺爺,您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了呢?
在20xx年的冬,您永遠地睡了。新年里,再不見您那爽朗的笑聲和那嚴厲的呵訴以及呵訴下那柔軟寵溺的心……不相信您已躺在墓中,那里荒涼寂靜,您怎么會待得住呢?你一定還在樹陰下?lián)u著扇子,看雞爭食“呵呵”地笑吧!爺爺!……
清明初中作文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jié)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著外公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著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東西來到太外公的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的墳上,接著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么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后,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xiāng)下的親人家中。到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后才知道在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后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后生晚輩對前人的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舍得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外公說出了我的疑問:“為什么以前清明節(jié)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外公微微一笑說:“唉!由于現(xiàn)在的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么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的,失去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節(jié)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后的子孫后代都不知道什么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了!為了讓我們的文化長久的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jié)日,所以才會放假的。孫子,你長大后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聽完外公的話后,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后絕不能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喪失,絕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