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元宵節(jié)鬧花燈作文300字
【篇一】
正月十五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歡聚一堂,我們高高興興地手拉手的來到了文體局——燈會現(xiàn)場。
一看,那兒正在鬧花燈。只見那些阿姨手持扇子,翩翩起舞。她們那輕盈優(yōu)美的舞姿,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還有的手中拿著絢麗多彩的小花傘,花傘上下翻飛,緊接著她們團(tuán)團(tuán)圍在一起,邊歌邊舞,就像是花朵一樣美麗。接下來,又表演了獅子燈,兩只獅子爭繡球,它們騰空翻轉(zhuǎn),互不相讓。真好看!
后來,我們又來到津五路上看花燈?,第一個是“雷峰塔”,里面轉(zhuǎn)動著畫卷,還有人民幣,我想,這表示祝賀人們在新的一年里多財、多福、有好運。還有“孔雀開屏”,那孔雀的羽毛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兩旁還有許多丹頂鶴呢!接下來,還有“武松打虎燈”、“牛郎織女燈”、“八仙過海燈”、“海豚戲水燈”、“輝煌三十年”等許許多多的燈,真是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
聽了我的介紹,你也一定覺得很美吧!
【篇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那是人們最盼望到來的節(jié)日。
晚飯吃過后,我們?nèi)胰藖淼綇V場上。這里真是燈的海洋,燈的天地,一盞盞亮起來的燈,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仙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滿天繁星,閃著亮光。孩子們提著各種各樣的燈籠,好高興哦!馬路兩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燈籠,今年的和去年的有所不同,因為今年是鼠年,鼠年代表的是牛氣沖天,鼠年的日子更祥和。我們開始了觀燈,有調(diào)皮的猴子翻跟頭,可愛的金魚吐泡泡,有火箭燈、有荷花燈、有龍燈、還有福娃燈,最讓人注目的是牛燈,我看見兩只大黃牛在頂架它們互不相讓。有的人在花燈前拍照留念,也有的人議論花燈的造型是否完美。小孩子們哭鬧著要讓爸爸抱起來摸牛的角,還有的小朋友叫著媽媽買金光棒,他們拿著金光棒不顧大人的呵斥像小魚兒一樣在人海中鉆來鉆去吵吵鬧鬧,他們玩得開開心心。
今年的元宵節(jié)我過的好快樂!
【篇三】
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慶典元宵節(jié),又稱燈節(jié)。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普天同慶。當(dāng)時掛燈于門上,除了節(jié)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jié)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xù)了20xx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jié)”。
燃燈之俗始于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創(chuàng)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jié)”,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jié)。
元宵節(jié)成為燈節(jié)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xiàn)了燈謎,即將謎語系于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盁糁i”一詞即源于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jié)自十一日始,賜節(jié)假十日!背蔀闅v代最長的燈節(jié),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jié)日。到了清代,燈節(jié)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币恢睙狒[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jié)才算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