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小學作文500字三篇
【篇一】
在我兒時記憶中。除了春節(jié)以外就數(shù)端午節(jié)最為熱鬧了,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家鄉(xiāng)。那時的端午節(jié)使我很難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jié)一樣,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樣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jié)的規(guī)矩,列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粽子,不許和小伙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外婆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起來,穿好衣服就奔向廚房,鄉(xiāng)下的大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凈的鴨蛋放入大鍋里,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里滔幾票水放入鍋里,然后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鹽,接著就往灶里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旁邊,開始給我編洛子了,外婆的手由于長期勞動已經(jīng)粗糙,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用紅繩子編成一個洛子,把煮好的鴨蛋放進洛子里,掛在我脖子上,說這能給我?guī)砗眠\,這時候有小伙伴叫我看賽龍舟,可我們小孩子去看只是圖個熱鬧,外婆帶著我來到河道邊,真熱鬧只看每一條船上都有二三十人,有吶喊的劃船的敲鼓的,一個個勁頭十足好不熱鬧。
到了晚上,爸爸媽媽和舅舅們都回來了,一家人坐在桌子邊吃著外婆做的香噴噴的飯菜,真有說不出的幸福,現(xiàn)在我上學了很少回外婆家,我特別懷念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jié)。
【篇二】
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氐臐O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nèi)叶挤浅>磁迩,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篇三】
大家猜猜我今天介紹什么節(jié)日呀?六一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都不是。是端午節(jié)。
如果端午節(jié)到鄉(xiāng)下去,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每家每戶的門前會有:龍船花、石榴花、菖蒲、艾葉、蒜頭這五樣植
物。鄉(xiāng)下的人說,菖蒲掛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葉像一面小旗,可以招屈原之魂。對了,忘告訴你,這就是“五端”。
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也是有來歷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國家被滅(楚國),五月初五那天,抱著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投進了汨羅江里,汨羅江附近的漁民得知后,便都劃著船,打撈屈原的肉身,但一直追到了洞庭湖,也沒撈到,便紛紛把飯團丟進湖里,說是希望魚、蝦、蟹、龜?shù)人宀辉俪郧娜馍恚@就是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了。端午節(jié)每到時,大部分地區(qū)的人們還會劃龍舟紀念屈原呢!
端午節(jié)自然少不了吃!拔妩S”這就是一大特色,有黃魚、黃瓜、或鴨蛋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對了,南方端午節(ji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
哎呀,說了一大堆,還沒告訴你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
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對了端午節(jié)還叫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還有許多習俗呢!沒時間了,哎,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