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五臺山作文1200字:五臺山概述
描寫五臺山作文1200字:五臺山概述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nèi),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1992年 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1月 國家旅游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9月五臺山通過第四批國家地質(zhì)公園評審,成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7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1982年11月 國務(wù)院首批公布五臺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2年 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1月 國家旅游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的東北部,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區(qū)臺懷鎮(zhèn),距五臺縣城78公里、繁峙縣砂河鎮(zhèn)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在北緯38°50'~39°05'、東經(jīng)113°29'~113°44'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huán)抱,方圓達250公里,總面積592.88平方公里。
五臺山由古老結(jié)晶巖構(gòu)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nèi)稱臺內(nèi),臺內(nèi)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58公尺,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gòu)成,是優(yōu)良的夏季牧場。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75)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筑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馀座,經(jīng)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筑遭到破壞。目前臺內(nèi)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兩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臺山五大禪處」。臺懷鎮(zhèn)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臺山佛事活動和經(jīng)濟生活的中心。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jīng)弘法的場所。歷史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里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來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每逢盛夏,海內(nèi)外游人香客前來游覽觀光、燒香拜佛、絡(luò)繹不絕。每年6月舉行盛大的騾馬交易大會,進行物資交流、文藝會演和消夏避暑。
五臺山 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jīng)歷了著名的“五臺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qū)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臺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全國地質(zhì)科考的重點地區(qū)。五臺山境內(nèi)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qū)的山、水、村、鎮(zhèn)命名的,它們在地質(zhì)學領(lǐng)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臺懷地區(qū)比臺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臺懷地區(qū)夏季空中云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余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后,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jié)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jù)載曾發(fā)現(xiàn)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lián)句。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最高點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shù)、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yǎng)為一體的旅游區(qū)。 1982年,五臺山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等榮譽。世界遺產(chǎn)。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建寺歷史悠久和規(guī)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臺之稱,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于漢明帝時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座。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xiàn)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qū),稱為臺內(nèi),其外圍則稱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