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日記三篇
篇一
時間過得很快,屈指一算,駐村已經(jīng)半個多月了。今天在鄉(xiāng)政府里參加會議。主席臺上,縣級領導和各部門專家行色匆匆地進來,簡潔有力地布置完任務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一天里,主席臺上換了五批領導和專家。我在下面緊張地記筆記,生怕丟漏了一個字,因為臺上的領導和專家所講的內(nèi)容,正是我半個月工作中遇到的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參加工作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臨近畢業(yè)的學生時代。千頭萬緒的扶貧工作容不得我有片刻的松懈。
一天的會議結束后,我揉了揉紅腫的眼睛,匆匆地向駐地奔馳。附近的村戶都已經(jīng)熄燈了,我又開始坐在電腦前整理筆記。筆記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問題清單,對照著新整理的學習筆記,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該如何安排。關電腦的時候,時間已經(jīng)過了午夜十二點。
從作為扶貧干部走進貧困戶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覺到自己的肩上已經(jīng)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擔。記得第一天進村入戶的時候,正是數(shù)四九的時候,我們幾個人穿著大棉襖坐在裝有空調(diào)的汽車里都不覺得暖和,但當我看到,幾家貧困戶家里都沒有生火爐。我詢問他們家里是不是無煤可燒,他們說:家里的煤足夠燒,白天有太陽照著不冷,天黑的時候火爐就生著了。當時,我的鼻子一酸,差點沒有忍住自己的眼淚。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年邁的父母親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我內(nèi)心深處對勤勞簡樸、吃苦耐勞的父老鄉(xiāng)親存有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以扶貧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農(nóng)村,一定要想辦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的現(xiàn)狀;上不辜負黨組織的重托,下不辜負山山溝溝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
篇二
由于工作需要,3月26日我被調(diào)整到四道溝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到的第二天就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熟悉情況,調(diào)整幫扶的貧困戶。在了解了新情況后,讓我越來越感到,第一書記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種厚重責任。
我在思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身上,那其他農(nóng)戶生活的怎么樣?趁著摸底排查的機會,我為什么不詳細的了解一下其他農(nóng)戶的情況,他們中間有沒有致貧的,村里的五保戶生活的咋樣?未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范圍且年齡較大的群體有沒有困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行兩人開始了走村串戶掌握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忽洞壩自然村,第一家看望的是要永平。一進屋,他的妻子熱情招呼我們炕上坐,并告訴我們,他的丈夫患有慢性病,近幾年住了好幾次醫(yī)院,花了不少醫(yī)藥費,但是有國家的好政策,給報銷了不少醫(yī)藥費,解決了經(jīng)濟上的困難。村委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給予了很好的照顧,辦里了低保,過年的時候,送來了慰問金。在這里生活,感到很充實。在進一步了解中,發(fā)現(xiàn)他們不太了解對享有低保待遇的家庭在醫(yī)保報銷方面的政策,得知這一情況后,我們幫他們耐心的解讀了有關政策。辦理慢性病鑒定,在門診治療的費用也可以報銷,享受低保待遇的大額醫(yī)療費可以二次報銷等。經(jīng)過我們這么一說,他們很高興,同時我們走訪的兩個人也感到很欣慰。
從他家出來,繼續(xù)我們的“串門行動”。走在鄉(xiāng)間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時碰到在路邊聊天的村民,他們很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到了郭玉鎖家,老人便出來迎接。老兩口都80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們坐在他們的炕頭上,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郭玉鎖一邊說話,一邊給我倒茶。我告訴他們,有什么困難,我們會幫助解決的,要勇敢面對生活,在黨的扶貧政策的引領下,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跟我們反映希望飲水困難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我們承諾幫他們和有關部門咨詢政策,盡快幫他們解決,他們感到很開心,對生活更充滿了信心。
就這樣我們一家挨一家的繼續(xù)著,結束了一天的走訪,收獲滿滿。
篇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核心在貧困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我該如何來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生動力呢?當我把心中的疑問向謝靖宙局長匯報時,領導相當重視,多次召開局務會共同商量如何使貧困群眾消除“等、靠、要、懶”的思想,能夠自覺自愿自發(fā)的產(chǎn)生脫貧愿望、目標追求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結合貧困戶的就業(yè)意愿,我們?yōu)橐恍┯袆趧幽芰Φ呢毨羝渲贫巳诉m其崗、位適其人的園林養(yǎng)護公益性崗位。
其實多數(shù)貧困群眾還是愿意借助幫扶,通過辛勤勞動過上好日子。因此,我駐村工作隊與幫扶責任人,多次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千方百計地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的主動性,讓他們從“等著扶、躺著扶”的懶漢思想中擺脫出來,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脫貧”。讓貧困群眾樹立信心,增強自身脫貧的責任感;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勤勞致富、自強自立、不甘貧困的意識,爭做有責任、有追求的新型農(nóng)民。
截止目前,我村已有李志軍、張福喜、許翠云三位貧困人員在四子王旗園林局從事園林養(yǎng)護工作。在工作了一個星期后,我來到張福喜家中探訪,老大哥激動的說:“衷心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園林局領導,感謝駐村工作隊。作為貧困戶,我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我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立足改變,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政府雖然有產(chǎn)業(yè)幫扶,但如果我們?nèi)ケ粍咏邮,也只能改變一時,不能改變一世,我們要主動脫貧,F(xiàn)在有了新工作,讓我勁頭更足了。”
下一步我駐村工作隊應加強引導貧困群眾通過“扶志扶智”培訓、評選“脫貧之星”等系列活動,讓貧困戶主動認識戴貧困戶這個帽子不光彩;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引導貧困群眾主動抵制“等、靠、要”思想,主動摒棄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等不良習慣;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開導工作,引導貧困群眾主動填寫自愿脫貧摘帽申請,發(fā)揮特長,一心一意撲在自主脫貧發(fā)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