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旦趣談的節(jié)日作文
“元”有始之意,“旦”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tǒng)的舊歷年則稱春節(jié)。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jié)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普遍習俗。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fā)燒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里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元旦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里拿“紅包”(壓歲錢)。新年里有社團組成的舞獅、舞龍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著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fā)脾氣。有些地方地過年不但不慶祝不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又是新的一年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qū)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日本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xiāng)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兇。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至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后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jié)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正日”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后一連三天則吃素,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