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jié)的故事大全
圣誕節(jié)的故事大全
每年的深冬,圣誕節(jié)的溫馨,會喚起老朋友的思念,氣候雖然寒冷,一句“圣誕快樂”卻可以為彼此帶來溫暖。在西方國家,圣誕節(jié)的節(jié)慶氣氛尤其濃厚,類似中國的過新年。一直以來,西方國家有許多與圣誕節(jié)有關(guān)的傳統(tǒng)習俗,例如:他們用彩色的燈和圣誕花圈裝飾居家,將甜食塞滿長襪子,準備圣誕樹下的禮物、蛋酒及圣誕大餐,而教堂則會合唱圣誕頌歌……,這些傳統(tǒng)的習俗一直以來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好及歡樂的回憶。西方人所以會盛大慶祝圣誕節(jié),與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穌有關(guān),事實上,圣誕節(jié)就是慶祝耶穌誕生的節(jié)日。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會在這個節(jié)日交換圣誕禮物、許愿、互道平安……。
圣誕卡由來(1)
相傳圣誕卡始于一八四四年。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阿拔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里慶祝圣誕節(jié),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請柬上印有祝賀的詞句。歐洲人從此紛紛仿效,用這種寫上祝賀詞的卡片來互相祝賀圣誕和新年。
還有另一個說法,在一八四三年,在英國有個叫亨高爾的十多歲青年,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圣誕節(jié)時,他因為忙,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便切了一些白紙片,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畫上一家人坐著歡度圣誕的情形,又在紙片中央寫著祝賀詞:『恭祝圣誕,并賀新年!』寄給親友。以后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除了他們自己留著用一百張之外,其余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從此以后便有了圣誕卡。
圣誕卡片從早期的單色印刷至今日的【色】【音】俱全,不但是收卡者大飽眼福,而且還大飽耳福,一張張會發(fā)出聲音的圣誕卡使整個佳節(jié)的氣氛更加的濃厚。
圣誕卡由來(2)
關(guān)于圣誕卡的來歷是這樣的:早在一八四二年的圣誕節(jié),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并且寫了兩句:「祝您圣誕快樂,新年平安!谷缓蟀堰@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后,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就請畫家毛厄里設(shè)計制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據(jù)說這張圣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圣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圣誕節(jié),和愉悅的新年!
一八六四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就印制了一千張圣誕圖畫的圣誕卡,開始發(fā)售。到一八xx年,印刷的圣誕卡,大量銷售了。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制以后,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fā)售。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于是寄送圣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當初圣誕卡的寄送,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圣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
圣誕卡在中國臺灣廣為流行,是近三十年的事,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在圣誕節(jié)后,就是新年,所以致贈圣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是很有人情味的風俗。
至于我國賀年卡的來歷,也是有線索可尋的。早年,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在新年伊始,職位或輩份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賀新禧」的字樣,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是否有寄送賀年卡的事,沒有考據(jù)。)
基督徒寄贈圣誕卡,不可疏忽圣誕節(jié)的意義,它是紀念救主耶穌誕生的節(jié)日。耶穌的降生塵凡,是為了拯救世界,他給人們帶來新生的希望,給社會帶來和平的訊息,給困苦弱小者帶來安慰和信心。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huán)境(馬槽)里,立了謙虛、克苦、慈愛和犧牲的榜樣。他謙卑自下,受苦受難的精神,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tài)度。
圣誕節(jié)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圣誕卡,除表示慶賀圣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guān)懷和安慰。
以前圣誕卡的畫面,多半與耶穌圣誕有關(guān);現(xiàn)在的圖樣,真是花樣百出,多采多姿;酵饺詰(yīng)選用有圣誕意境的畫面較好。如果你有親友在遙遠的地方,平日忙于工作很少通訊,可寄上一張圣誕卡,表達懷念和祝福,相信對方必然欣慰萬分。如果你不是基督徒,用一張圣誕卡當賀年卡,同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圣誕樹的由來
圣誕樹一致是慶祝圣誕節(jié)不可少的裝飾物,如果家中沒有圣誕樹,就大大減少了過節(jié)氣氛。關(guān)于圣誕樹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說。其中一個是說:大約在十六世紀,圣誕樹最先出現(xiàn)在德國,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shè),將之成為圣誕樹。后來,由德國人馬丁路德把蠟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后點燃蠟燭,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dǎo)人們到伯利恒去。而近今日,人們已經(jīng)改用粉色的小燈泡了。其中一個是說:大約在十六世紀,圣誕樹最先出現(xiàn)在德國,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shè),將之成為圣誕樹。后來,由德國人馬丁路德把蠟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后點燃蠟燭,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dǎo)人們到伯利恒去。而近今日,人們已經(jīng)改用粉色的小燈泡了。另一個傳說記載。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農(nóng)民,在圣誕節(jié)那天遇到一個窮苦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兒童。兒童臨走時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都掛滿禮物,以答謝農(nóng)民的好意。圣誕樹真正出現(xiàn)在圣誕節(jié)時,首先見于德國,之后又傳入歐洲和美國,并以其優(yōu)美的姿態(tài),成為圣誕節(jié)不可缺少的裝飾。圣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圣誕樹、也有人造圣誕樹及白色圣誕樹。每棵圣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個特大的星星,象征三博士跟隨該星而找到耶穌,而且也只有該家庭的一家之主可以把這棵希望之星掛上。
圣誕樹的傳說
據(jù)說有一位農(nóng)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圣誕夜里接待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圣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村,報答你的好意!毙『⒆吆,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就成為圣誕樹的來源。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圣誕節(jié)時都要準備一棵圣誕樹,以增加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圣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征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圣誕禮物。圣誕之夜,人們圍著圣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jié)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那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jié)日、稱為“主顯節(jié)”epiphany,亦稱“顯現(xiàn)節(jié)”即上帝通過那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里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那穌的受洗。后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fā)現(xiàn)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nèi)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恒!苯(jīng)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圣誕節(jié)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jié)是那穌的誕辰。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jié)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jié),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fù)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jié)。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來,雖然大多數(shù)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tǒng)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jié)節(jié)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在這段節(jié)期之內(nèi)慶祝圣誕節(jié)。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shù)教會公認為圣誕節(jié)后,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jié)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jié)”,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圣誕節(jié)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顒又疅狒[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jié)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那穌降生的傳說有關(guān)。
圣誕樹:
據(jù)稱,圣誕樹最早出現(xiàn)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nóng)神節(jié),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jié)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圣誕之夜,設(shè)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圣誕樹。不過,西方關(guān)于圣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農(nóng)民,在圣誕節(jié)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樹枝插在地上。
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nóng)民說,每年今日,樹上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盛情。所以,今天人們所見的圣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小禮物。
圣誕大餐:
圣誕節(jié)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jié)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誕節(jié)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xiàn)在的人們過節(jié)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圣誕節(jié)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圣誕party:
圣誕節(ji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說說大家的圣誕愿望。
圣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jù)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wěn)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fā)現(xiàn)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fā)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禮。要是有人圣誕節(jié)送小汽車那怎么辦?那最好就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圣誕卡:
是祝賀圣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guān)于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圣誕、新年快樂”之類的祝愿的話。
報佳音:
圣誕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圣詩班(或由信徒自發(fā)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圣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xiàn)當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
報佳音的人稱為christmaswaits,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shù)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頌歌:
圣誕節(jié)時唱的贊美詩稱為“圣誕頌歌”。圣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jīng)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tothe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wehaveheardon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cametbemidnight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littletownofbethlehem)、《牧人聞信》(whileshepherdswatchedtheirflocks)、《遠遠在馬槽里》(awayinthemanger)、《榮耀天軍》(angels,fromtherealmsofglory)、《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theheraldangelssing)、《圣誕鐘聲》(iheardthebellsonchristmas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night)最為有名。
據(jù)說,1818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zhèn)上住著一個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村牧師一摩爾。這年圣誕節(jié),摩爾發(fā)現(xiàn)教堂里管風琴的管于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jīng)來不及了。怎么慶祝圣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耶穌降生時,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后,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于上帝,在地上平安歸于他所喜悅的人!彼`機一動,根據(jù)這兩句經(jīng)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
摩爾寫好歌詞后拿給本鎮(zhèn)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后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yōu)槠蒸斒繃跬氖姥莩,威廉四世聽后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圣誕節(jié)時必唱的歌曲之一。
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圣誕節(jié)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家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圣誕老人:
圣誕老人原指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qū)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藹可親慷慨濟貧萬里聞名。到了6世紀,東方把他尊稱為圣尼古拉。由于民間有關(guān)尼古拉的傳說中,都聯(lián)系到少年兒童和禮物,從此,圣誕老人便成為專門在圣誕節(jié)向孩子們送禮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紀,通過文學和繪畫,圣誕老人逐漸成為身穿紅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誕禮物:
據(jù)《圣經(jīng)》記載,來自東方的圣人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這就是圣誕老人為兒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少年兒童在圣誕前夕把長統(tǒng)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圣誕老人在夜里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兒童把鞋放在門口,讓“圣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里面!
圣誕老人傳說
圣誕老人的傳說在數(shù)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即出現(xiàn)。北歐神話中司智慧,藝術(shù),詩詞,戰(zhàn)爭的奧丁神,寒冬時節(jié),騎上他那八腳馬坐騎馳騁于天涯海角,懲惡揚善,分發(fā)禮物。與此同時,其子雷神著紅衣以閃電為武器與冰雪諸神昏天黑地惡戰(zhàn)一場,最終戰(zhàn)勝寒冷。據(jù)異教傳說,圣誕老人為奧丁神后裔。也有傳說稱圣誕老人由圣?尼古拉而來,所以圣誕老人也稱st.nicholas.因這些故事大多弘揚基督精神,其出處,故事情節(jié)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每年圣誕日,圣誕老人騎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shù)家開始把圣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圣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在德國,傳說他扮成圣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里。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游,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xiàn)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采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jié)日。圣誕老人已經(jīng)成為圣誕節(jié)最受喜愛的象征和傳統(tǒng)。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1世紀末來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將nicholas圣人的遺物帶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來紀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紛至沓來朝圣這位圣人。這些朝圣者將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帶回他們的本土,所以有關(guān)圣誕老人的傳說在各個國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紀歐洲出現(xiàn)了圣人nicholas紀念日,以互贈禮物和慈善活動為主。德國、法國、荷蘭則將12月6日作為宗教紀念日,給孩子和窮人們贈送禮物。
荷蘭殖民者來到美洲時,將他們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帶了去,sintirklass身著紅袈裟,騎著一匹白馬。sintirklass的美國形象后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快樂的老精靈。起初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在他的喜劇《紐約的歷史》中將他描述成一個又圓又胖的荷蘭老人。1823年,詩人clementmoore在他的詩歌《st.nicholas印象》中繼續(xù)將sintirklass/saintnicholas的形象戲劇化,這就是各位在本篇開頭看到的圣誕老人。
19世紀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nash畫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誕老人作為《harper的一周》的插圖。這個圣誕老人的形象開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國人民的腦海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圣誕老人的形象傳回歐洲,傳到南美洲,傳遍世界各地。
許多國家都保存了他們自己有關(guān)圣誕老人的風俗和傳說。在荷蘭的傳說中,圣誕老人sintirklass還帶了一個叫blackpeter的助手,乘著一艘船于12月6日來到。他帶著一本大書,書中描述了所有荷蘭小孩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小孩就送禮物給他們,不好的小孩便讓他的助手帶走。
德國的圣誕老人也帶著一個叫做knecht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著個裝著禮物的大袋子,手上拿著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禮物,頑皮的孩子卻要給教訓幾棍子。
意大利的圣誕老人叫l(wèi)abefana;法國的圣誕老人叫fatherchristmas或perenoel;瑞士的圣誕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child;斯勘的納維亞地區(qū)的圣誕人叫julenisse或juletomte;而英國的圣誕老人和法國一樣也叫fatherchristmas(圣誕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誕老人更莊嚴,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誕老人便是乘著馴鹿拉的雪橇來給孩子們送禮物的。
圣誕襪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拋下他和他的三個女兒。這個貴族嘗試了不少發(fā)明,都失敗了,但也因此耗盡了錢財,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家農(nóng)舍里生活,他的女兒們也只得親自燒煮、縫紉和打掃。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陸續(xù)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更加沮喪,因為他沒錢給女兒們買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后將長統(tǒng)襪掛在壁爐前烘干。圣人nicholas知道了她們父親的境況后,就在那天晚上,來到她們的家門前。他從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睡著了,同時也注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tǒng)襪。隨即,他從口袋里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tǒng)襪里。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fā)現(xiàn)她們的長統(tǒng)襪里裝滿了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妝了。這個貴族也因此能親眼看到他的女兒們結(jié)婚,從此便過上了幸?鞓返纳。
后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掛圣誕襪的傳統(tǒng)。有些國家的孩子則有其它類似的風俗,如在法國,孩子們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等。
圣誕老人的故鄉(xiāng)--芬蘭的露云娜美
圣誕節(jié)能夠做到普天同慶,充滿愛和歡樂,尼古拉斯送禮物這一招功不可沒。關(guān)于尼古拉斯和圣誕老人的歷來傳說多多(各位可以參考圣誕老人的由來),其中芬蘭的露云娜美(rovaniemi),就被稱為『圣誕老人的故鄉(xiāng)』。
露云娜美是個剛剛踏入北極圈的城市,林木青蔥,秀麗而寧靜。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往位于其北面的露云娜美,可乘坐火車,車程約十一小時。
小城景點不多,只有拉普蘭人自然博物館、市集、野生動物園,而游客都是沖著圣誕老人村(santaclausvillage)而來的。然而此鎮(zhèn)雖傳說是他的故鄉(xiāng),但村莊是否就是他從前的居址,都無從考究了。
圣誕老人村位于市郊邊緣,自成一隅。通過高高的牌坊入口,赫然見到一條粗白線橫躺地上,寫著北緯66度33分。原來這線正是北極圈的分界線,過了這線以北的地方便屬于北極范圍。不少人在在線跳來跳去。在北極進進出出,到是有趣。
圣誕老人居所是一組木建筑群,包括有正門的尖頂、餐廳、花圃、圣誕老人辦公室、居所、郵局、購物商場、鹿園等。
圣誕老人辦公室是所單層平房,是圣誕老人一年四季『長駐候教』的地方,屋內(nèi)布置像煞家居環(huán)境,墻飾擺設(shè)充滿圣誕色彩。圣誕老人的『工作』主要是跟客人拍照,十美元一幀計算機相。自己舉機拍照雖不禁止,但室內(nèi)非;璋,又不準用閃光燈,而且不是該處的攝影機對準時,圣誕老人顯得非!汉脛印弧^k公室一角是出售圣誕卡的地方,款式漂亮,不妨買幾張寄給自己或親友,在圣誕老人故鄉(xiāng)寄出的圣誕卡可是意義重大,何況還會印上稀有的圣誕老人郵戳。
另外,旁邊的一張書桌,擺有好幾本冊子,不要忘了簽上大名留下地址,除了留個紀念外,每年圣誕節(jié)還可收到由圣誕老人寄出的圣誕卡呢!
走出辦公室,隔鄰是購物商場,里面貨品色彩繽紛,圣誕鐘、圣誕樹、圣誕花、掛飾等,樣樣具備。最可愛的還有那些圣誕老人及罕見的圣誕婆婆。此外拉普蘭民族住宿的篷帳、毛公仔、鹿角等亦是頗有意思的紀念品。
漫步到林邊有個以木欄圍著的鹿園。鹿在芬蘭是多產(chǎn)的動物,有時車在公路上穿過樹林,也會見到一群鹿走過,又或者在路旁覓食。夏天它們懶洋洋地躺在草坪上養(yǎng)生;到了冬天,特別是圣誕節(jié)時,它們卻成為圣誕老人及游客所專用的,拖著它們在鹿車于雪地上飛馳,讓雪花飄面,使圣誕卡上的情景活現(xiàn)于現(xiàn)實中,十分迷人。
圣誕節(jié)在圣誕老人故鄉(xiāng)露云娜美度過,當然令人難忘。然而,當?shù)氐亩鞂嵲谑謬篮,每每達攝氏零下三十度,故提醒一下大家,若要在圣誕老人村過圣誕,必需帶備足夠的御寒衣物。還有,不要忘記購一張進入北極圣誕老人村的證書。
除了圣誕老人村,露美娜美去年(98年)圣誕節(jié)還增添了一個新景點,那就是于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開幕的圣誕公園(santapark),與露云娜美機場只相距兩公里,與圣誕老人村有穿梭車連接。
圣誕公園是一個主題公園,一切都環(huán)繞圣誕節(jié)而設(shè),環(huán)境布置活像卡通世界,機動游戲、運用高科技讓游客感受四季景致及溫度的設(shè)備、馴鹿雪橇、圣誕酒會、講述圣誕老人故事的多媒體表演、木偶劇場、紀念品商店、餐廳等,包羅萬有。
除此之外,在圣誕公園和圣誕老人村之間還有新的馴鹿公園開幕。公園廣達30公頃,周圍用籬笆圍住。游客可以搭一種看起來像火車的汽車在圣誕公園和圣誕老人村之間來往,充滿圣誕氣氛。
耶穌誕生
據(jù)基督教徒的圣書《圣經(jīng)》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后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笆フQ節(jié)”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瑪麗婭已和木匠約瑟夫訂婚?墒,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fā)現(xiàn)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圣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wù)必申報?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住。就在?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圣誕節(jié),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約是在xx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a.d.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lǐng)導(dǎo)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xiàn),圣誕節(jié)也開始流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