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彩虹
是羚羊用身軀筑成的。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陰冷的下雨天。
有一伙獵人在一個陰冷的下雨天去打獵,他們埋伏在懸崖邊希望有動物闖到他們的槍口下,成為他們的獵物。因為懸崖很寬,只要有動物進入這里,就是進入了包圍圈,這里是絕好的狩獵地點。他們安靜地等著。過了一陣子,有一群羚羊四處張望著來到這里,一個獵人命令大家:“少安毋躁,等會兒再開槍。咱們把羚羊圍起來,把它們逼上懸崖它們就任由咱們擺布了!边@時領頭的羚羊發(fā)現(xiàn)了他們,可是太遲了!獵人的隊伍在快速地包圍著羚羊,領頭的羚羊好像意識到了什么,和幾個個頭大的羚羊嘀咕了一陣后堅定地走到懸崖邊凌空一躍。但懸崖很寬,只跳到一半的地方,又馬上要墜落下去,這時一只個頭小的羚羊一下跳起來到中間時用腳踏了一下大羚羊的頭,又是一個美麗的弧線,跳到了對面,我知道那是愛的弧線,也是生命的弧線!
雨停了,在云的下方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那是用死亡和生存一起建起來的,我知道,那是生命的彩虹……
簡評:
在我講動物也有情感這堂作文的時候,孟卓司琪寫了這篇作文。孟卓司琪給我們復述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孟卓司琪的閱讀面很廣,不知道她從哪里讀過了這個故事。我也讀過這個故事,七年級語文課本下冊的第27課《斑羚飛渡》和這篇文章極其相似(我將這篇課文打印下來附在本文之后,請同學們欣賞原文,并與孟卓司琪的作文做一下比較)。
《斑羚飛渡》的作者是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這是一篇動物小說,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會讓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會啟發(fā)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存的世界。還記得孟卓司琪在寫作文的時候,說怕我讀不懂這個故事,還跟我用手比劃著詳細講解了羚羊是怎么跳過懸崖的,這就是因為我們詞匯還貧乏,敘述能力還有待于提高的原因。雖然小學五年級學生的作文和大作家的經典作品比較起來,孟卓司琪的作文并不十分流暢,甚至有些地方還讓人讀不太明白,但我認為能用自己的話把讀過的故事完整地復述下來,孟卓司琪做得已經很好。
本文書寫工整,并且很可笑的是每自然段開頭孟卓司琪都精心畫了一個小彩虹。那天這節(jié)作文課本來是12:30下課,可孟卓司琪卻一直寫到12:50,直寫到教室里只剩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