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生命
換個角度看生命
減法:20歲的人,失去了童年30歲的人,失去了浪漫;40歲的人,失去了青春;50歲的人,失去了理想;60歲的人,失去了健康;70歲的人,失去了盼頭。
加法:20歲的人,擁有了青春;30歲的人,擁有了才干;40歲的人,擁有了成熟;50歲的人,擁有了經(jīng)驗;60歲的人,擁有了輕松;70歲的人,擁有了悟徹。
生命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坎坷,但這也未嘗不是動力。
一代偉人貝多芬一生貧寒,疾病的困繞,愛情的背叛,精神的孤獨始終籠罩著他,但一層又一層的陰影卻無法進入他那顆對音樂熾熱的心。他成功大開了自己生命中的音樂之窗,感受到了音樂之美,忘卻了自己的種種不幸,最終以一首《命運》道出了他的心靈世界。
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之中,但在她的老師蘇里文的指點下,凱樂心靈的美好之窗被點開了,她也因此以一種新奇的眼光去看世界,努力學習,成功的從哈佛畢業(yè)!拔矣秒p手親切地撫摸一株柳樹光滑的外皮,或者一株松樹粗糙不平的樹皮。在春天,我摸著樹枝,滿懷希望地尋找蓓蕾,尋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蘇醒過來的第一個征兆。有時,我感覺到一朵花的可愛而柔潤的肌理,發(fā)現(xiàn)它那不平常的卷曲!彼龑懗隽怂男穆暋
公元前22019年,項羽兵敗,自刎于烏江。
時過一千多年,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惜之。
又過了數(shù)百年,王安石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貶之。
又過了幾十年,李清照說: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頌之。為什么同樣一件事會有如此不同的三種評價呢?
我們知道,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卷土重來”帶有幾分自勉,而王安石則站在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上視之為歷史朝代的必然更替,又不無勸諫君王勿使“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之意,易安居士則目睹了金兵長驅(qū)直入,宋室南渡茍安,而感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項羽“不肯過江東”,諷刺可謂入木三分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睜開了一只眼睛,”詩人顧城在看到折斷枝條的楊樹后這樣寫道。生活就是這樣有得有失,在失意時不要氣餒,試著換個角度去看待它,你將會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