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比較鑒賞例說
古詩詞比較鑒賞例說
古詩詞鑒賞是語文高考常規(guī)題型。通覽近年高考試卷不難發(fā)現(xiàn),該題型不僅在賦分上呈逐年上升趨勢, 而且在素材組合和題目設(shè)置上, 也呈現(xiàn)出綜合化的趨勢。
古詩詞比較閱讀題, 雖然在素材組合和題目設(shè)置上有了新特點,但其考查的內(nèi)容基本不變。主要是全詩句或詞句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異同, 意象的選取或象征意義的異同,意境氛圍及其作用的異同,表現(xiàn)手法或角度的異同, 字詞錘煉或修辭手法及其效果的異同等等。
要解答好這類題目, 必須具備相應(yīng)的基本知識, 在讀懂詩歌主旨的基礎(chǔ)上,仔細地分析其異同, 準確地“ 同中求異” 或“ 異中求同”。這種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詞、句子、手法、修辭等方面。有時還要從作家作品、時代背景著眼, 做到“ 知人論世” 。
古典詩詞比較鑒賞題的考點測試形式大體有如下幾種類型:
1、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與意象的內(nèi)涵: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與意象的設(shè)題形式表現(xiàn)為判斷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質(zhì)、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意象的特點,意象蘊含的品質(zhì)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解答人物形象與意象比較賞析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諸如細節(jié)刻畫、烘托、對比襯托、比興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來說,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nèi)涵,如月亮多寫思鄉(xiāng)懷人,秋風(fēng)多寫離愁,青松多寫節(jié)操剛正,蟬多喻高潔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有時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或創(chuàng)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帶感情色彩的關(guān)鍵詞語加以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情感傾向。
2、比較情感基調(diào):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chǎn)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fā),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抒發(fā)(寄寓)什么感情”。
3、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古典詩詞講究遣詞煉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現(xiàn)手法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4、比較意境的營造:優(yōu)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shù)魅力的。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
5、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方式。具體的考點有:抑揚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情景交融、映襯對比、伏筆照應(yīng)、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等。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jié)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
6、考查文學(xué)常識:古典詩詞的比較鑒賞在考查上述幾類考點知識的同時,還兼顧考查文學(xué)常識,諸如詩詞文體知識(律詩、絕句、詞牌名、詞題),詩人字號雅稱,詩詞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學(xué)常識題,要求平時多注重積累,加強記憶。下面分別以幾道古詩比較閱讀題為例,加以簡要說明。
此外,在比較鑒賞考查方面,有一類仿寫題,這種題型發(fā)軔于湖南卷。但仿寫是其形式,比較才是實質(zhì)。因此,解答此類古詩鑒賞題的關(guān)鍵是要找出兩首詩的比較角度。比較的角度找準了,仿寫起來能保證要點到位,至于表達稍微差點,不會影響得分。分析要點時宜粗不宜細,尤其不宜過細。分析得太細,仿寫時思維受的約束必多,以致無從下手;蚯槔砘?qū)懛ǎ蚋爬ɑ蚓唧w,或總寫或分寫,從大的方面析其要點就可以了。
1.閱讀下面兩首古詩, 然后回答問題。(6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渙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fēng)。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 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 第(1)題是“ 析同” 。題干中“ 都是” 、“ 均”帶有明確的指向性。杜詩中的“ 落日”,楊詩中的“ 暮” 都表明時間是傍晚。兩首詩都寫出了“ 荷”, 在風(fēng)中的姿態(tài)。所以除“ 荷”而外, 兩首詩中還有一個共同的意象, 那就是“ 西風(fēng)” 。當然, 杜詩中的意象還有“ 溪橋” 、“ 輕煙“ 、“柳影” ,楊詩中的意象還有“ 細草” , 但這些是“ 異” 點而非我們要找的“ 同” 點。第(2)題前一問還是“ 析同” , 題干中的“ 都”字規(guī)定了我們答題的方向。杜詩中的“ 倚恨” 、“ 回首” , 楊詩中的“ 搖頭” 、“ 愁” 、“ 低面”等,都表明詩歌采用的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擬人手法。第(2)題后一問才是“ 求異” , 題干中“ 不同”二字便是明證。但回答問題的落腳點要在“ 情感特點” 四個字上。杜詩中表達情感的字眼是“ 恨” , 楊詩中表達情感的字眼是“ 愁”。前者因“ 恨” 而“ 背西風(fēng)” , 表達的是不平之氣, 詩人其實也是要讓“ 荷” 為自己代言后者“ 低面深藏碧傘中” ,描摹的是荷花的嬌羞之態(tài),容易讓人想起徐志摩的詩句“ 恰似水蓮花不勝寒風(fēng)的嬌羞” , 詩人要表達的是喜悅憐愛之情。
【參考答案】
。1)傍晚 西風(fēng)
。2)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 綠荷” 有“ 恨” 而“ 背西風(fēng)” ,含有詩人之恨, 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 基調(diào)凄怨低沉。后一首的“ 荷花” 被西風(fēng)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 似是“ 愁熱” ,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 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
2.閱讀下面兩首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cè)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yīng)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 月黃昏” 三個字, 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 兩詩
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jié)合詩的具體內(nèi)容簡要賞析。(4分)
(2) 兩首詩的末句, 一用“ 應(yīng)有” , 一用“ 猶有” , 哪個更好?為什么?
請簡要賞析。(4分)
解析 第(1)題是“ 析同” 。這兩首詩都屬于羈旅詩,詩歌內(nèi)容包括遣詞造句都十分相似。投宿地點都是荒僻的江邊, 小店都是“ 無燈欲閉門” , 所見都是“ 半死” 之“ 楓” ,所感也都是“去年痕” , 所有這些都給人蕭瑟冷清的感覺。 而“ 月黃昏” 則是這幅羈旅圖的大背景, 也就是說上述的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色之下,更增添了景物的迷蒙和冷寂, 詩人的孤獨寂寞之情也就在其中了。第(2)題是“ 求異” ,要求分析兩個詞語的不同表達效果。兩首詩雖然題材相同, 但不同的人物即使面對同一景象產(chǎn)生的情感也會有不同,因此在用詞上自然也有所不同! 應(yīng)有” 是想象猜測, 是一種探索尋找, 透露無限惆悵“ 猶有” 是實景, 舊痕猶在, 人事已非,蘊涵不盡感慨。兩者在表現(xiàn)孤獨寂寞之情上有細微的差別。所以, 從表達作者情感方面來看, 兩者各有其妙從讀者感受方面來看,會得到不同的體味。這是一道開放性很強的題目。
【參考答案】
(1)“ 月黃昏” 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痛、“無燈” 野(。┑、半死楓樹, 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 暗淡朦朧, 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2)可以有三種答案①“ 應(yīng)有” 更好! 應(yīng)有”二字蘊涵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fù)雜心情, 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 也有失意與悵惘, 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 猶有” 二字則無此意趣。②“ 猶有”更好。“ 猶有” 二字, 自然道出, 卻出人意料, 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xiàn)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 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 應(yīng)有” 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
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山寄京華親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軬,秋來處處割斷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歸 雁
錢 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②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注:①京華親故:指在京城長安的親人與友朋。②二十五弦:一種弦樂器,初發(fā)
于西域之地。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思鄉(xiāng)的主題。請簡要概括它們各自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
【參考答案】
。1)柳詩: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在失意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2)錢詩:以生動的擬人和豐富的聯(lián)想,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zhuǎn)地表達了詩人久居異地的思鄉(xiāng)之情。
4.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
白居易
菱葉縈波①荷飐風(fēng)②,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zhuǎn)浮動。②飐風(fēng):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fā)
的簪子。
【參考答案】
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談?wù)勊鼈儗懛ㄉ系漠愅帯?/p>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參考答案】
兩詩寫法上的相同點:①均是面對古跡抒發(fā)感懷;②均是依靠禽鳥穿越時間,將古今聯(lián)系起來。寫法上的不同點:①在表現(xiàn)角度上,劉詩以寫今事為主,由“堂前燕”點出歷史;李詩以寫古事為主,由“鷓鴣飛”指出現(xiàn)實。②在抒情手法上,劉詩借景抒情,用朱雀橋與烏衣巷今日的衰敗來發(fā)出慨嘆;李詩即事抒情,用當年越王凱旋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凄涼。
6.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補全賞析。
過分水嶺
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分水嶺
黃公度
嗚咽流泉萬仞峰,斷腸從此各西東。
誰知不作多時別,依舊相逢滄海中。
唐宋詩重要區(qū)別之一在于,唐詩主情,宋詩重理。上述兩詩均以“過分水嶺”為題材,溫庭筠的詩紀行,寓情于景。寫溪水一路陪伴詩人,三日同行,嶺頭夜宿,拂曉分別,溪水潺潺作響,徹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詩人殷殷話別,依依難舍,曲折地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人間友情的珍視。黃公度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仿寫式古詩鑒賞的實例。解題的關(guān)鍵是要分析出仿寫對象的內(nèi)容要點,以求仿寫時要點到位,至于字數(shù)、句數(shù)、句式則不必求同。經(jīng)過分析,比較的角度有三個:①“溫詩紀行,寓情于景”,這是對溫詩的整體概括,既概括了內(nèi)容(紀行),也概括了寫法(寓情于景);②“寫溪水一路陪伴詩人,……依依難舍”,這是對詩的具體內(nèi)容的解說,解說的方法近似于對詩的逐句串講;③“曲折地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人間友情的珍視”,這是對詩所抒之情的概括,前面既然說“唐詩主情”“寓情于景”,結(jié)尾就應(yīng)對詩中之情進行概括了。詩以言志,兩首詩的比較無非是著眼于“言了何志”“何以言志”兩個大的方面,前者指詩的情理,后者指詩的手法,明白了這個大方向,解題時一般不會出大問題。
據(jù)上分析,在答題時就要依次答出上面的三個要點,具體內(nèi)容的組織則從被仿寫內(nèi)容中得到相應(yīng)的啟示。
【參考答案】
示例一:黃公度的詩詠志,寓理于景。寫溪水突然遇到萬仞高峰,從此傷心分別,各奔東西,誰知不多時又相逢在人海之中,表達了人生不應(yīng)因暫時的離別而傷感,相信人生漫漫終有重逢之時的哲理。
示例二:黃公度的詩詠志,寓理于景。寫溪水突然遇到萬仞高峰,從此傷心分別,各奔東西,誰知不多時又相逢在人海之中,巧妙地表達了人生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悲傷,而要相信厄運終會過去的哲理。
“示例二”概括性強些,是較好的仿寫;“示例一”拘泥于詩,概括性弱些,但是符合要求的答案。
7.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訪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①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 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注:①蔡家親:用了“羊祜為蔡邕外孫”的故事,因此稱表親為蔡家親。這里
借指兩家是表親。
。1)兩首詩都寫到了外弟帶給作者的欣喜,司空曙的欣喜是詩人貧居獨處時遇外弟留宿得以傾心一談;李益的欣喜則是離亂十年后與外弟意外相逢回憶往事。但這兩首詩也可以說都是喜中有悲,以喜寫悲。司空曙詩的“悲”在_______________;李益詩的“悲”在________________。
。2)司空曙詩中的“雨中黃葉樹”既是烘托凄涼氣氛,也是借樹之落葉來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詩中的“秋山又幾重”既寫外弟此去重山阻隔,也隱喻蘊含著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司空曙的“悲”在于自己長期沉淪,貧居獨處,無人問津;李益詩的“悲”在于十年一見,又要匆匆作別,不知再聚在何年。
(2)作者的衰老潦倒、傷別的情懷。
8.閱讀下面兩首詩,參照對“其二”的鑒賞,寫出對“其三”的鑒賞。
塞下曲
盧 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六首是盧綸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它們表現(xiàn)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一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其二寫將軍夜巡,誤以石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xiàn)了將軍勇武過人。詩一開始就渲染猛虎襲來的緊張氣氛,為將軍誤射作好鋪墊,同時也寫出了將軍的高度警覺性;后兩句寫箭沒在石中的情景,以戲劇性的結(jié)果烘托出將軍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術(shù)。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寫將軍雪夜率軍追敵的壯舉,突出了將軍殺敵衛(wèi)國的精神。詩一開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驚高飛,來襯托敵軍潰敗夜遁的情景;三四句寫將軍率領(lǐng)輕騎冒雪追敵,“大雪滿弓刀”這一細節(jié),既寫出了環(huán)境的極度惡劣,更突出了將軍的英勇剛毅。
9.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 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 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解析這是典型的比較類古詩鑒賞題!笆А焙汀伴煛备饔衅浒姹緸閾(jù),說明兩字各有各的妙處。命題人既然是問你覺得哪個字好,說明答案不是唯一的,你可
以說“失”字好,也可以說“闊”字好,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行?蓮囊饩、音韻或心理感受等角度展開分析。
【參考答案】
①“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有迷茫的感覺,給人無盡的想象。
②“闊”字更好。它是對實際的描寫,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邈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給人的感覺更加真實;而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yīng),聲調(diào)也更為響亮。
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浣溪沙
蘇 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詞的上闋描寫了暮春蘭溪的雨后景色。“松間”句脫俗于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本詞換“潤”為“凈”。請結(jié)合上下句,從寫景藝術(shù)角度賞析這一“凈”字的表達作用。
【參考答案】
用一“凈”字,突出了蘭溪小路的潔凈無塵,并與上句的潺潺流水,下句的杜鵑啼鳴,合而襯托出蘭溪周圍環(huán)境的清新與幽靜,抒寫了詞人平靜淡然的心境。
11.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此詩第四聯(lián)“多病所需惟藥物”,有的版本作“但有故人供祿米”,你覺得哪一句更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①“多病所需惟藥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說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藥物,似乎再別無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著詩人多少無奈,F(xiàn)在多病,確實急需藥物治病,但藥也無從得到。這點要求都達不到,還能說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對現(xiàn)實的絕望,才有后文“微驅(qū)此外更何求”的憤慨。
②“但有故人供祿米”更好。此句表面上雖是喜幸之詞,而骨子里正包藏著不少悲苦之情。說“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說“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詩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眼前優(yōu)游閑適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chǔ)之上的?梢,此句包含著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