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為尺
我們都知道尺是一個度量單位,是用來度量長度的。如果我們用尺來度量時間的長度,會是什么結(jié)果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長度,有人長亦有人短。但對不同的人,這個尺的長度標準是可以變化的。
雷鋒的一生并不長,但他為社會、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之中,留給我們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的人生價值如果換算成時間長度,那該是多么長!
尺是長度單位里一個較小的單位,如果我們不去重視與珍惜,任其流逝與丟棄,那么我們有效的時間長度將會縮短。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時間,在會客廳中從來不放椅子,爭分奪秒,盡可能多的把時間用于科學研究,最終為人類社會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人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高三的我們,更加忙碌,面對堆積如山的書本,偶爾還想小憩一下。這時,該如何珍惜以“尺”為單位的時間,不因其所短而隨意丟棄。優(yōu)秀的時間管理,學會取舍,發(fā)揮時間的最大效率,讓時間結(jié)構(gòu)變得更加合理。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chǎn)。魯迅先生說“時間就是生命”,對于時間有各種理解與態(tài)度。有人把時間當作寶物,有人把時間看作消費品。有人用一生的時間專心做一件事,將其做到極致,有人卻把大量的時間拿去享樂。
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時,每年都是365天。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每天遙望憧憬不可知的未來,而是動手清理當下手邊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必須專注于當下,做好我們在學生時代所應(yīng)該做到的。這既是對時間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以時間為尺,它可以丈量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未來。以時間為尺,由你決定對時間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