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時間的微積分
上蒼賜給世人的時間是無限的,究竟怎樣賜給我們呢?是一下子就給我們一千年嗎?不,是把時間均勻地分成一個個清新的早晨。
人的一生,傾注的全部見證都來源于時間的反映;也沒有哪一部分可以任意割舍,或許只有于任何時空境域都能我、人、主、客完全地融為一體,才能體驗生命的真諦吧。
就拿蔡志忠的一段來說:我們不能明天去看云、去看魚、去觀水,因為看云、看魚、觀水的明天,也是明天的今天。
我們也不能不融入每一個今日、此時、此地、此刻。因為,來臨的每一個明天、明天、明天……都只是當時、今日、此時、此地、此刻。
這些無窮多數(shù)、無窮小的剎那中,無論在當時如何凸現(xiàn),都組成了我們?nèi)松囊徊糠。因此,我們不能排斥或忽略它?/p>
潛在的一生,茫然、奔放?v然在一個幾率只有萬億分之一的環(huán)境里生存、競爭,當然會感到無比的壓抑,甚至有輕生,放棄的念頭……但別忘了,你所愛的和你所惡的,其實是同一個對象。只不過,有一個叫“時間”的家伙曾經(jīng)走過而已。
時間,一個可以說是無情但似有情的寶藏,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主宰著一切的法官。曾經(jīng)在已故著名作家孫犁有一件趣事。他有一個出國的機會,卻放棄了。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自己不會打領帶。這個答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犁說,有人覺得出國是一種快樂,而他卻不覺得是快樂。那孫犁的快樂是什么呢?在《衣文錄》里,孫犁寫了這樣一段文字:
"1975年,11月16日上午,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紙裝書,甚適。"
這就是孫犁的快樂:在冬日的上午,陽光灑在書桌上,沒有人打擾他,時間全歸他所有,裁紙、裝書、讀書、思考,無上快樂。
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時間。亦如用時間的沙漏去彌補曾留下的遺憾。
未悟之前,
魚兒想飛,鳥兒想潛水。
開悟之后,
云在青天,水在瓶中。
于英國詩人布萊克所寫的那樣:“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握無窮于掌心,窺永恒于一瞬。”
我們悟了時間的實相,更應清楚的明白今后的所做所為。宇宙之大,我們立足之地很小;時間很長,我們的一生很短。
人啊,就沖一句“難”,好好珍惜這生物史的微小一瞬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