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成與功讀后感【三篇】
【篇一】
讀了《成與功》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淺。
我們不應該坐著羨慕別人的“成”,不如自己站起來努力積累自己的“功”。
這篇文章主要舉了舉幾個例子:王羲之20年臨池學書,洗筆把池水都染成了黑色,終于在書法上有了爐火純青的造詣;一滴看似柔弱的水滴,經(jīng)過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終于將堅硬的石頭滴穿;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筆耕不息,才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司馬遷游歷名山大川,博覽經(jīng)典秘籍,遭受宮刑,筆耕不輟,才有《史記》的誕生。這些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不是憑空得來的,成功源自奮斗。正如文中所說:成功是自私的,它絕不會將輝煌施舍給懶漢;成功又是公平的,它會毫無保留地將滿天的燦爛星光照在堅持不懈的奮斗者身上。
記得有一次,我為做好一道題去問姐姐,而姐姐正為我講解時,我打斷了一句:“只要說出答案就行了!苯憬阏Z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果不說明白,那下次再遇到這種題你還是不會。”因此,我感到非常生氣。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姐姐的一番好意。
我感受到成功不是靠幸運取勝的。因為那就像守株待兔一樣。而那些努力過的人,是用汗水和代價,一點一點走上臺階,不懈努力換來的,他們的成果才有意義。
只有努力才會成功,不努力永遠得不到成功。
【篇二】
在讀了《“成”與“功”》之后,使我懂得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經(jīng)過艱苦的奮斗,而且在奮斗的過程中要有信心、恒心、還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成功。
作者在《成與功》中寫道到,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洗筆把池水染成黑色,才有在書法上爐火純青的造詣;屋檐上滴落的小水滴經(jīng)過一年又一年的滴落才把堅硬的石頭滴穿;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數(shù)十如一日的搜集整理,才有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司馬遷游歷名山大川,博覽經(jīng)典秘籍,忍辱負重,才有《史記》的誕生。文中所舉的所有事例都說明了“成”和“功”有著秘切的關系,成是功的積累,功是成的基礎。成功對于懶漢來說是自私的,對于奮斗者來說卻又是公平的,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有信心、恒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生活,我從四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一開始我連琴凳都坐不上去,只能踩著小凳抬起屁股坐上琴凳,由于手指小,夠不上八度琴鍵,每天都要把手指虎口使勁的地張開,以便達到八度長度。當手指長度能夠上八度了,又要把五指拱成“C”型,并且“C”型得在琴鍵上堅持站立十多分鐘不變,就這樣我堅持到了上小學。深刻的地記得,有次我生病沒能堅持練琴,在上鋼琴課時就(去掉)明顯的曲子不熟,節(jié)奏跟不上老師的要求,真是三天不練手生啊!回到家后,媽媽與我溝通了一番,我醒悟到,要想把曲子練好,彈出優(yōu)美的曲子,還須堅持不懈的地天天練習。
從此以后,我堅持每天練習彈曲子,連去歐洲旅游的時候,都帶著曲譜,晚上賓館只要有鋼琴我就去練習。終于,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報,在(去掉在)20xx年我取得了十級證書,在(去掉在)20xx年被當選(選拔)為鋼琴家郎朗的琴童,并有幸與他在20xx年圣誕音樂會上同臺演出。事后我一直覺得當年沒放棄,一直堅持下來的做法是正確的。
所以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有信心、恒心,而且堅持不懈的地努力一定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篇三】
讀了《成與功》這篇短文,我感覺成功是需要堅持不懈的奮斗才可以取得成就的,成功對于每一個人都是有機會的,但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我也不例外。
從小我很喜歡畫畫,小時候,我總是把畫好了的作品給爸爸媽媽展示,也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和夸獎,我也認為在畫畫方面我有很大的天賦,于是就沒再繼續(xù)深入學習。在一次學校舉行的繪畫比賽中,有一些平時畫的一般的同學畫的都比我好,他們都得了金獎,而我只得了銅獎,我的情緒十分的低落,回到家里仔細的去想,感覺自己還是沒有太多的去練習。于是我請求爸爸媽媽給我報畫畫班,為了畫的更好,我一有空就在電腦上搜一些圖片自己臨摹著畫,還在一些書上學著畫一些卡通人物,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我在畫畫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一年后,我參加了一次陜西省的繪畫比賽,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因為繪畫比較好的原因,在班級里經(jīng)常有同學要求我給他們畫一些畫,我也成為了班級板報組的一員,班里的板報也經(jīng)常由我來進行繪畫制作。
通過這件事,我感覺成功只有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我一定要在學習和繪畫方面加倍努力,讓成功漫天的燦爛星光照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