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四舍五入”的小“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四舍五入”的計算方式常常被我們所使用,以致于我們從來都不曾去懷疑過它的公平性?墒,“四舍五入”是真的公平嗎?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有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到超市買完東西后排隊結(jié)賬。不經(jīng)意間抬頭,我看到排在前面的顧客購物金額明明是54.44元,可收銀臺的姐姐卻只收他54.4元。輪到我們結(jié)賬時,我看見收銀臺上的屏幕顯示87.78元,而收銀臺姐姐卻收我們87.8元。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剛才結(jié)賬時的畫面,心里納悶:剛才前面的顧客購物金額是54.44元,超市少收他4分錢,而我們是87.78元,超市卻多收我們2分錢。這是為什么呢?我?guī)е@些不解回到了家之后便問媽媽:“超市剛剛收我們87.8元,多收了2分錢。如果這樣長年累月的累積,最終是超市虧了,還是我們虧了呢?”媽媽說:“因為分是很小的單位,現(xiàn)在市面上較少流通,超市通常就用‘四舍五入’法來收錢了。長年下來,你認(rèn)為會是誰虧呢?”我不解地?fù)u搖頭。
第二天,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爸爸:“爸爸,昨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結(jié)賬的時候,前面那個人是54.44元,可超市卻只收他54.4元,少收4分錢,而我們87.78元,超市卻收87.8元,多收了2分錢,這到底是誰虧了?”爸爸說:“以前,我小時候壹分錢可以買一個糖果,現(xiàn)在連半個糖果都買不到了。至于采用‘四舍五入’法之后,最終究竟誰賺誰虧,這個問題我沒思考過。要不,星期天我?guī)闳ヌ顺凶鰝調(diào)查吧!
于是,星期天我就跟著爸爸去了超市。首先,我在超市的第一個收銀臺站了20分鐘,并記錄了10位顧客的結(jié)賬金額:他們分別是89.15元、328元、13.12元、45.76元、55元、49.78元、189.97元、254.83元、66.01元、23.95元。對于超市來說,第一位顧客買東西后,用“四舍五入”法,超市純賺5分錢,第二位沒賺,第三位超市虧了2分錢,第四位超市賺了4分錢,第五位超市沒賺,第六位超市賺了2分錢,第七位賺了3分錢,第八位超市虧了3分錢,第九位超市虧了1分錢,第十位超市又賺了5分錢。按照這樣計算,超市一下子純賺了13分。
接著,我又來到了第二個收銀臺旁,記錄了這些顧客的結(jié)賬金額,它們分別是:58.13元、26.21元、74.66元、63.52元、223.17元、82.46元、156.22元、98.43元、49.18元、356.65元。同理,對于超市來說,第一位顧客超市虧了3分錢,第二位超市虧了1分錢,第三位超市賺了4分錢,第四位超市虧了2分錢,第五位超市賺了3分錢,第六位超市賺了4分錢,第七位超市虧了2分錢,第八位超市虧了3分錢,第九位超市賺了2分錢,第十位超市賺了5分錢,結(jié)果是超市賺了7分錢。
最后,我來到第三個收銀臺,也是記錄了10位顧客的結(jié)賬金額,分別如下:95.15元、68.37元、164.82元、73.29元、209.73元、61.55元、89.56元、43.81元、106.18元、35.52元。對超市而言,第一位顧客超市賺了5分錢,第二位超市賺了3分錢,第三位超市虧了2分錢,第四位超市賺了1分錢,第五位超市虧了3分錢,第六位超市賺了5分錢,第七位超市賺了4分錢,第八位超市虧了1分錢,第九位超市賺了2分錢,第十位超市虧了2分錢,計算下來超市賺了12分。
通過對這三組數(shù)據(jù)的分析,爸爸對我說:“四舍”有1、2、3、4尾,“五入”有5、6、7、8、9尾,按“四舍”和“五入”平均概率算,尾數(shù)1和9對抵、2和8對抵、3和7對抵、4和6對抵,只剩下5尾進(jìn)“五入”,超市凈賺了5尾的“五入”。按照超市平均每天的營業(yè)時間為14個小時計算,一天下來超市大約可賺4.48元,一個月下來可賺134.4元,一年下來可賺1612.8元!迸!我明白了超市用“四舍五入”法來算錢,出現(xiàn)“四舍”和“五入”可能性是一樣,也就是說顧客買東西,超市用“四舍五入”法記賬對于每個顧客來說表面上看很公平,可是對于超市來說每年無形中可多收入上千元,這可是純賺的無本生意?磥碓诔泻皖櫩蛢烧咧g,“四舍五入”法顯然是傾向了超市這一邊,對顧客來說頗有不公。
當(dāng)了這回小小的“會計”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了超市“四舍五入”法的小“秘密”。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平常的做法或現(xiàn)象,其實背后還有不少小“秘密”,只有多聽、多問、多想,并且自己動手調(diào)查,才能明白個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