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優(yōu)秀作文 > 抒情作文 > 隨筆作文 >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

發(fā)布時間:2020-03-09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

  《水滸傳》的全稱為《忠義水滸傳》,本書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供大家參閱!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篇1

  讀完《水滸傳》,我不禁掩卷沉思,在那樣一個奸臣當權、在那樣一個傀儡皇帝統(tǒng)治下的黑暗、動蕩的年代,涌現(xiàn)出的一批用正義感的英雄為什么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是當初宋江的錯誤抉擇,是奸臣的嫉賢妒能,是傀儡皇帝的懦弱無能。是這些原因的結合,才組成了這樣的悲劇。那么,宋江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實力?為什么各路英雄豪杰都不約而同地上水泊梁山落草?

  有一部分是因為犯下了大罪,畏罪逃到了梁山泊,朝廷越是不管這個地方,逃到這里的人越多,逃到這里的人越多,朝廷越是不管,或是說不敢管,也管不了這個地方。所以才使得這里“匪患猖獗”。

  還有一部分是沖著山東及時雨宋公明來的。當然,為了讓山寨更加強大,山寨頭領也不得不各處招賢納士,所以,在軍師吳用的計策下,他們也”逼“一些人上了梁山。比如朱仝,吳用為了賺朱仝上山坐一把交椅,令李逵殺害小衙內(nèi),讓朱仝不愿上山也不得不上梁山。

  當然,隨著水泊梁山的不斷強大,朝廷也不得不盤算著怎樣去摧毀這樣一個組織。所以就不斷派兵去剿匪,因此在與朝廷的戰(zhàn)爭中,也俘虜了許多大將。在他們引頸受死的時候,宋江往往”親解其縛“對待他們那是相當?shù)暮,讓他?rdquo;受寵若驚“。而后再告訴他們自己”本無意與朝廷作對“然后訴說自己的苦衷,然后”只盼朝廷早日招安“對于想要的人,就耐心勸說,對于他們的顧慮——家人的安危,也是積極解決,派人”將一家老小搬到山寨“所以就定了他們的心。

  對于于自己無用的人,也以禮相待,天天“肉山酒海”,最后在”苦留不住“的情況下,將他放下山,讓他傳達自己的苦衷。這一切都天衣無縫,因為被捉到在梁山泊上,人心自危,對于宋江的話,只能唯唯諾諾。因為宋江山上的人,可不是好惹的,李逵就是最典型的。殺人不眨眼。要是看到有人對自己心中唯一崇拜的人不敬,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最后就有了一百單八將這樣的雄偉場面。

  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zhuǎn)世,他們講究忠和義,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不滿貪官污吏,最后集結梁山,與腐化的朝廷抗爭。

  李逵這個人,作者刻畫得很成功,他是在《水滸傳》中最魯莽的人物,盡管如此,但他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是《水滸傳》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不管是誰,只要遇上李逵這個對手,那都是不寒而栗。李逵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特別愛惹事,由于性格鹵莽、性子急躁等原因,總是頭腦發(fā)熱愛沖動,不斷地惹麻煩,要么是鬧場誤會,要么是好心辦壞事,為作品平添了許多波瀾。好在所惹的亂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總是能被那位兄長般的主將一一化解。讓我總是嚴肅不起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大的集體,后來卻走向了衰落。在歸順朝廷后,破大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百單八將,不曾折一將。但是在后來的戰(zhàn)役中,卻十去其八:陣亡正偏將五十九員,于路病故正偏將佐十員,魯智深杭州六和寺坐化,武松折臂不愿恩賜于六和寺出家,公孫勝回還薊州出家,不愿恩賜,于路辭去正偏將四員: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在京正偏將五員:安道全,黃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

  這樣一個表,皇帝看完后,也嗟嘆不已:“卿等一百八人,上應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見存,又辭去了四個,真乃十去其八矣!”

  這樣的結局,誰看完都會難受的?墒秦瑝暨h遠沒有結束,高俅一伙人唯恐宋江一伙人日后飛黃騰達,報復自己。于是在皇帝面前告宋江等有謀反之心,皇帝讓高俅賜宋江御酒,問詳細情況。高俅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了慢藥,讓宋江喝了藥酒,宋江怕李逵等知道后再聚義造反,背叛朝廷。所以叫來李逵,給李逵喝了藥酒,讓李逵死后和自己一起葬在蓼兒洼。宋江自從當官以來,就常常來此游玩,此處有和水泊梁山一樣的景色。李逵灑淚而別,幾日后果然毒發(fā)身死。尸體運來與宋江葬在了一起。也正是宋江說的:“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近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

  后來,小李廣花榮和軍師吳用得一奇夢,夢中宋江和李逵向他們訴說了此事,并且讓他們?nèi)マ和菘赐约,吳用和花榮奔到了蓼兒洼,亦悲傷不已,在此自縊,可憐英雄一世英名,就如南柯一夢。

  皇帝當晚亦得一夢,夢見到了蓼兒洼,宋江等齊齊跪下,訴說冤屈;实蹓粜押螅弥谓却_實已死。龍顏大怒,召來高俅等人問責,蔡京、童貫卻說:“人之生死,皆由注定。”皇帝最終還是被他們掩飾過了,并沒有問罪。

  在那樣一個黑暗、動蕩的年代,就是這樣一批義字當先的綠林好漢,由盛轉(zhuǎn)衰。讓人痛心不已。而這只是一支代表人物,是當時的黑暗的代表,是民不聊生的代表。也是人民心中真實的想法的代表。這部經(jīng)典巨著,值得我們?nèi)ニ伎,去反省。所以我們要同樣去感激作者,把這樣一個真實、殘酷的真實世界留給后人。引發(fā)起所有讀者的共鳴,這,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價值所在。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篇2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復雜的性格內(nèi)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huán)境的依據(jù),同時隨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不單以情節(jié)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一種通俗、簡練、生動、富于表現(xiàn)力的文學語言。與內(nèi)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huán)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于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后,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么統(tǒng)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們?yōu)榱似鹆x的正義事業(y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nèi)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tǒng)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fā)人們?nèi)凼裁慈,恨什么人。金圣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圣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的農(nóng)民起義,中國的農(nóng)民富有武裝斗爭的傳統(tǒng)和經(jīng)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nóng)民戰(zhàn)爭,并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xiàn)的,只有《水滸傳》!端疂G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斗爭時,還比較重視戰(zhàn)爭經(jīng)驗的總結,起義軍戰(zhàn)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端疂G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jīng)贊揚“三打祝家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zhàn)役中能夠重視調(diào)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內(nèi)部里應外合的辦法,終于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端疂G傳》中有關戰(zhàn)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里說: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lián)系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xiàn)了人民反對封建經(jīng)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tǒng)治思想的宣戰(zhàn),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愿望。

  《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眾和團結群眾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里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注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于歷來統(tǒng)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yōu)榱司S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產(chǎn)生一種團結御侮的愿望,這種愿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xiāng)異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于“濟困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xiàn)。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zhì),而不同于儒家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滸傳》里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端疂G傳》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業(yè)的內(nèi)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里,“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jié)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于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xiàn),梁山泊一些斗爭性最強、革命最堅決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

  《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nóng)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xiàn)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于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里,正是統(tǒng)治階級借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借天命來統(tǒng)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臣蒙蔽了圣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于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系著整個梁山事業(yè)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jīng)史”,養(yǎng)成“忠孝”觀念,后來在縣里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于衙門里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jīng)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了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愿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只是抱著同情態(tài)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持。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后來上梁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決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著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yè)來。“博得個封妻蔭子”,以圖日后“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shù)溃恍┎拍苤繜o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這時,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組織才能,善于團結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后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yè)帶來了一番興旺發(fā)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污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并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于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并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后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圣至明”,只是“□臣當?shù)溃嬝鷮唷?rdquo;他反復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只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借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后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yè)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累資本。他終于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后,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yè)斷送。宋江投降之后,又奉朝廷之命去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局限。火燒草料場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

  《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后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后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后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征遼之后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征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征遼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征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nèi)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后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xiàn)出嚴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于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jù)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后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系。而征遼部分的出現(xiàn),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至于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向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后已。”這里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宋江投降之后,“水滸”英雄始終受□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于揭露統(tǒng)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鑒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xiàn)的“官逼民反”的現(xiàn)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zhì),它所表現(xiàn)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沖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后盡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nèi)亂,還是不見容于當權執(zhí)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篇3

  說到我國的四大名著,自然會想到《水滸傳》,它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水滸傳》的全稱為《忠義水滸傳》,本書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書中出現(xiàn)的人物有數(shù)百人之多,是世界文學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說。我好不容易看完了全書,印在腦海里的除了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他們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忠和義。

  在我眼里,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是英雄。其中“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都是懲奸除惡的大英雄,我非常崇拜他們。

  魯智深和武松都愛喝酒,醉酒之后會做出種種驚天動地的事。但我認為“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這兩人的行為還是不同的。

  武松其實并不是個貪杯的人,他喝酒往往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比如在景陽岡,本來他也不是想喝許多酒,因為看到了酒館的招牌“三碗不過崗”,他的豪氣和霸氣立刻就顯現(xiàn)出來了,于是他就是要喝滿三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俗話說“酒壯英雄膽”,他本來就藝高人膽大,再借著酒勁奮力搏殺,結果老虎非但沒吃了他,而是變成了他的囊中物,他就成了人們奔走相告的大英雄,給當?shù)厝嗣裣嘶⒒。這頓酒,吃得好,吃得威風!

  而魯智深喝醉酒只是為了逞能。有一次,魯智深和一些小混混們喝酒喝得太高興了,看到旁邊的楊柳樹都不爽了,覺得有鳥屎,擾了興致,居然又大喝幾碗之后,把一棵千年的垂楊柳連根拔起,在場的人一片驚呼,掌聲如同雷鳴一般,滿足了魯智深的“英雄心理”,哎,可惜了好好的楊柳樹,招誰惹誰了,竟然遭遇滅頂之災呀?梢,魯智深并不是用武功為大家做好事,只是匹夫之勇罷了。

  武松喝酒還是一種策略。一次武松知道蔣門神是個大惡人,幾次去找他算賬,可不見其蹤跡,怎么辦呢?于是武松假裝喝醉酒,故意調(diào)戲蔣門神的妻子,達到了引蔣門神出來的目的。

  花和尚呢?他只會喝得昏天黑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性子胡來。有一次犯了寺規(guī),有人說他壞話,有人用棍子打他,把他惹火了,把寺里的人都殺了,而這些人并沒有犯什么滔天大罪,只是平白地惹了花和尚呀!事后,他也后悔了,可有什么用呢?可見,他是非常魯莽的,行事不顧后果。而武松只殺壞人,這樣一看,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兩位大爺雖然都愛喝酒,但是魯智深喝酒之后是一介莽夫,而武松喝酒之后卻有理智有頭腦,所以武松才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水滸傳》主要思想傾向是宣揚忠義。其主要人物宋江被作者描繪成忠義的化身,如宋江剛上山,九天玄女降下的法旨中有“全忠仗義”,排坐次時天上降下來的石碣也有“忠義雙全”。 當宋江被立為山寨之主時,他首先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氣相從,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 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宋江要把水滸英雄個性“血氣剛猛”之無拘無束的俠義引導到“替天行道”的忠義道路上來,使水滸的個體英雄俠義服從于梁山泊集體的忠義。小說以“忠義”為指導思想來塑造宋江,并且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一支“全忠仗義”、“替天行道”的武裝隊伍。而且小說在歌頌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全忠仗義”的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貪官污吏、惡霸豪紳的“不忠不義”。

  “忠義”的基本解釋為忠心和義氣。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而義呢?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義”字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注冊的專利,見諸儒、墨、法各家文本,主要是一種人際關系規(guī)范。然而,在當時和以后,對“義”的詮釋和發(fā)揮,卻歧異不一。簡捷地說,統(tǒng)治者認為,你越是服從他,維護他,你就越“義”。而在老百姓看來,水滸英雄的殺貪除霸,劫富濟窮,恤孤扶貧,才是他們心中應有之義。這種“義”的存在,使水滸英雄們彼此傾慕,心心相契,共同的人生趣味使他們聚在一起。培育出互相悅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情誼。“忠義”作為個體道德行為的當然之則,在正史里是超越具體個人的感性生命的。封建正史忠義觀念強調(diào)的是道德準則本身的價值,在正史里面往往被描寫為履行封建倫常而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

  《水滸傳》忠義觀是一十分復雜的結構。一方面,忠義是忠于大宋天子,特別表現(xiàn)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將身上,他們追求“封妻蔭子、青史留名”,“忠義”是對國君之忠誠,表現(xiàn)為封建皇權主義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義毒死前,還對李逵說:“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另一方面,忠義是忠于兄弟義氣,忠于梁山事業(yè),忠于朋友所托等,如在晁蓋、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忠義既是江湖好漢間的團結戰(zhàn)斗、無私援助精神,又表現(xiàn)為人格上的互相欣賞和尊重。忠義作為水滸英雄個體的處世準則和梁山英雄群體的政治原則,它同對一定的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的追求聯(lián)系在一起,它也沒有僅僅停留在觀念上,水滸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為進行印證、踐履。《水滸傳》忠義觀念雖然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同正統(tǒng)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它畢竟有許多方面同正統(tǒng)忠義觀念迥異:第一,正史忠義觀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聯(lián)系,理性原則優(yōu)先《水滸傳》忠義觀念同個體的生存欲望相聯(lián)系,感性原則優(yōu)先,較多地滲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從忠義觀念的社會功用來講,正史忠義觀念是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滸傳》忠義觀念不時成為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滸英雄常常以忠義為名“殺富濟貧”、“搶擄官廒”,他們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攪擾得道君皇帝龍盤椅上魂驚,月風樓中膽裂”。第三,從義觀念的行為主體來說,正統(tǒng)忠義觀念是一種普遍性原則,如黃宗羲在《原君》里所說“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對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紳階級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水滸傳》忠義觀念是少數(shù)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為準則,水滸英雄是歷劫的天神,他們身上的忠義帶上了神性的色彩,忠義并沒有推及于一般人。

  這是一個忠于朝廷、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較大的義士集團,實質(zhì)上是一支身居草澤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義”軍。《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說出“招安”這個詞語的應該是武松,他與宋江談心,當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風寨時,他說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則說:“兄弟有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并請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這表明在流落江湖時,武松、宋江等人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落草”并非長久之計,僅僅是為了躲避自身災禍的權宜計策。在梁山泊大聚義后,宋江在菊花會上“一時乘著酒興”寫了首《滿江紅》,詞中有“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除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受到武松、李逵的反對后,他批評武松說:“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義成為一個集體后,已不再如個體俠義那樣快意恩仇,也不像如占山為王時那樣僅僅為了小團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須把英雄行動的目標轉(zhuǎn)向到英雄發(fā)展、民眾安全、家國保衛(wèi)等方面喪,實現(xiàn)廣泛的俠義與忠義融合,即成為“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英雄。對皇上的愚忠只是他們主張的“忠義雙全”思想觀念的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而最根本的含義則是他們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種“忠孝節(jié)義”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并認為這種上下等級的區(qū)分具有不可違背性,要絕對遵從,否則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這種等級在現(xiàn)實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貴賤、甚至年齡的長幼等等,簡言之,這種等級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于這種愚忠的心理導致了最后的悲劇。

  所以,《水滸傳》是一曲忠義的悲歌。

水滸傳讀書隨筆3000字 相關內(nèi)容:
  • 神奇《水滸傳》作文600字

    《水滸傳》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我急不可待地去探尋、汲取、欣賞、感悟他的魅力。聽爸爸說,初次與《水滸傳》見面,我只有九個多月,我和他可以說不打不相識,一見面就狂啃狂撕,那吱~吱~吱的撕紙聲,逗著我笑個不停,只要一看到《水滸...

  • 《水滸傳》的寫作背景

    《水滸傳》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間,出現(xiàn)了話本《大水滸傳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jù)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 水滸傳摘抄段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精彩段落,歡迎查看!水滸傳摘抄段11、梁山泊自此是十一位好漢坐定。...

  • 《水滸傳》楊春捉鬼的歷史典故

    楊春,小說《水滸傳》中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七十三,綽號白花蛇,蒲州解良人氏,同朱武、陳達在少華山落草為寇。在攻打史家莊時,三人和史進結為好友。后來在梁山軍馬鬧華州時歸順梁山。...

  • 關于水滸傳的作文800字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zhàn)的故事。《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征的作品之一。...

  • 淺談名著《水滸傳》第九回

    編者按:《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不僅有個性十足的英雄好漢,還有精彩的打斗場面。就比如小說第九回......論《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故事有實有虛,惟妙惟肖,深刻揭露了南宋末年官場的腐敗與社會的混亂。...

  • 看完水滸傳帶來的感悟五百字作文共八篇

    【篇一:水滸傳讀書筆記】很早便聽過《水滸傳》這本書的大名,寒假里一拿到《水滸傳》,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水滸傳》是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全書圍繞著“迫害”這一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

  • 水滸傳文學常識填空題大全

    1、 我們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滸傳》中的,他在該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手刃,斗殺,為兄報仇。在快活林里醉打,在水泊梁山火并。2、 《水滸傳》號稱黑旋風的是,他所使的武器是,該人力大如牛,但險些被冒充他的所害。...

  • 小學語文文學常識之水滸傳知識匯總

    語言文字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語言和文字。它獨特的音、形及拼法使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我們從小就要用心去學好我們自己的文化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篇小學語文文學常識之水滸傳知識匯總吧!1、我們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滸傳》中的...

  • 水滸傳第三回讀書筆記

    史大郎夜走華陰道,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水滸傳第三回精彩極了,怎么會少得了做點讀書筆記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水滸傳第三回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水滸傳第三回讀書筆記篇一他嫉惡如仇,見義勇為。...

  • 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書筆記

    林沖是《水滸傳》里一個有著濃厚悲劇色彩的代表人物,讀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體會更深。接下來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書筆記,歡迎閱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書筆記篇一他,當年曾一統(tǒng)京城八十萬禁軍,在...

  • 我最愛讀水滸傳作文600字

    翻開充滿著油墨清香的書籍,映入眼簾的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葦。一百零八名的好漢在不遠處的山峰上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多有英雄好漢之風!沒錯,這本書,便是《水滸傳》;叵肫鹞业谝淮斡鲆姟端疂G傳》還是5年級的事。...

  •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是誰呢?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端疂G傳》的作者為元末明初小說家!端疂G傳》以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jīng)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

  • 《水滸傳》作者及作品簡介

    《水滸》是一部在人民群眾上百年集體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加工、創(chuàng)作出來的偉大作品。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水滸傳》作者及作品簡介,歡迎閱讀。施耐庵簡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

  • 水滸傳中我認識的李逵作文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這本書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展的過程。...

  • 隨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