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迥異的環(huán)境中度過
放暑假了,太陽不留情面地靠著嚴重缺水的大地。我閑在家里,打開柜子翻照片。拿到了相冊,剛剛翻開,有三張照片在一起,一張背面用透明膠帶粘了一道又一道,一張泛黃,一張嶄新。用膠帶貼著的照片上是爺爺小時候的樣貌,泛黃的照片是小時候的爸爸,嶄新的照片是十歲時的我。
看著三張各不相同的照片,甚至很可笑,但細細一瞧照片上的背景和當(dāng)時的著裝,居然還真能看出什么來呢!三張照片反映了爺爺、爸爸和我三個人的迥異的童年。
爺爺——比高爾基還悲慘的童年
爺爺經(jīng)歷的上山下鄉(xiāng),吃盡了苦頭。那個時候正好遇上三年自然災(zāi)害,能吃上白米飯幾乎不可能,有許多人因為吃不上東西而活活餓死!爺爺吃的是米糠、米糊,還是太爺爺太奶奶節(jié)衣縮食省下來的!冬天,只能穿草鞋,好的時候有布鞋穿。衣服更不用說了,最樸素的料子,最不起眼的款式,哪兒還惦記著是不是名牌的呢?那時候,太爺爺開了個小理發(fā)店,賺錢養(yǎng)家,爺爺上學(xué)讀書總是留級,挨太爺爺打,太奶奶護著爺爺。爺爺說,他另有父母,養(yǎng)他的父母并不是生身父母,因為生身父母家境貧寒,只好把爺爺托付給了別人。爺爺吃過苦頭,童年是灰暗的。
爸爸——有苦有樂的童年
爸爸出生的時候新中國已經(jīng)成立了,日子過得還算湊合,住在鳴羊街的一處二層房。那時,糖幾分錢一把,鞋幾角錢一雙,僅靠爺爺每月四十多元的工資維持著,養(yǎng)家糊口。馬路不是柏油馬路,交通工具不是“奔馳a6”、“寶馬”之類的小轎車。爸爸每天要跟著爺爺去很遠的地方上幼兒園,常常在睡夢中就被爺爺“拖”起來長途奔波了。這樣的日子,雖苦不堪言,可也有快樂。比如爸爸在幼兒園吃得很好,有骨頭湯、雞蛋等等;爺爺出差都會帶幾顆糖,而就是幾顆糖也能讓爸爸屁顛屁顛樂上半天了。
我——泡在蜜罐里的童年
21世紀了,生活質(zhì)量越來越好,小街小巷變成了寬闊的馬路,大樓一棟又一棟地“冒”了出來。零食的品種多得讓人咋舌:多味花生、栗米脆、妙脆角、上好佳、達能餅干、樂事薯片…………買薯片的店面也日益增長:肯德基、麥當(dāng)勞、德克士、灣仔島、快立樂、快三秒、必勝客、棒!約翰、八+八、街客、多克多…………令人目不暇接。今天吃漢堡,明天吃炸雞,后天吃薯條+可樂,大后天吃…………爺爺那時候吃的米糠在現(xiàn)在連豬都不吃!
不同年代的三個人,擁有迥異的童年,差異之大,大得想象不的到。我的童年,不正是用爺爺、爸爸的童年換來的嗎?
哦,童年,在迥異的環(huán)境中度過。